戚繼光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人,生于山東濟寧,是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
戚繼光出生于明朝中葉嘉靖年間,當時東南沿海的倭患十分嚴重。出身于將門世家的戚繼光在父親戚景通的嚴厲教導下,從小就喜歡軍事游戲,立志保衛國家。戚景通對兒子期望很高,親自教他讀書寫字,練習武藝,經常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戚繼光不僅獲得行軍打仗的真實學問,還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樹立了高遠的志向,為以后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17歲的戚繼光襲任父職,做了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為都指揮僉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御山東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后,戚繼光整頓衛所,訓練士卒,嚴肅紀律,使山東沿海的防務大大改觀。
因為浙江倭患嚴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任浙江都司僉書,次年升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三府。此后,戚繼光多次與倭寇作戰,先后取得龍山、岑港、桃渚之戰的勝利。實戰過程中,戚繼光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作戰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練兵建議,最后得到批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無意目睹到義烏礦工與永康礦工打架的場面(幾萬人打架),戚繼光驚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軍。”戚繼光對招募的近4000人,進行了嚴格的訓練,這就是著名的戚家軍。次年,戚繼光針對沿海地形多沮澤、倭寇小股分散的特點,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進犯浙江,戚繼光在臺州十三戰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福建的倭患也很嚴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倭寇由于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擊,在福建的活動更加猖獗,一支筑巢于寧德城外海中的橫嶼(時人稱奪命島),另一支筑巢于福清的牛田,形勢非常危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繼光受命入閩剿倭,先后蕩平橫嶼、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隨后回浙江補充兵員。戚繼光剛離開后,倭寇就相互慶賀說:“戚老虎去,我們還怕什么!”活動又猖獗起來,攻占興化府(現在的福建莆田)城,隨后又據平海衛為巢。四十二年(1563),戚繼光抵達福建,于平海衛大敗倭寇。隨后率軍解仙游之圍,滅山賊吳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妙語點睛
戚繼光繼承父志后,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這句話明確地表明戚繼光為驅逐倭患、保衛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品質。也告訴我們,年輕人要具有保家衛國、不慕榮利等良好品質。
警世良言
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戚繼光《過文登營》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馬上作》
上一篇:徐悲鴻丹青妙筆愛國心
下一篇:戚繼光驅倭保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