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蔣汝藻
蔣汝藻 (1877~1954),字元采,號孟蘋,別署樂庵,浙江吳興人。近代藏書家。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宣統年間官至學部總務司郎中。蔣氏詩書傳家,四代藏書。祖父蔣維基有 “儷贏館” 和 “茹古精舍”,叔祖蔣維培有 “求是齋”,兄弟倆各藏書數萬卷。戰亂中,蔣氏藏書損失大半,到蔣汝藻之父蔣錫紳時,僅剩遺書20余箱。后蔣汝藻服官北京,又久居上海,南來北往之際,對祖上散出的書籍收購尤力,又先后收得四明范氏天一閣、湘潭袁氏臥雪廬、同邑吳氏兩罍軒等家散出之書,不下數年,藏書便富稱海內。
主要書齋號有: 傳書堂、密韻樓等。
傳書堂傳書堂,這是蔣汝藻之父蔣錫紳在圖書遭損后,發誓要繼承先人藏書之業而取的齋名。后蔣汝藻新建藏書室,取其名為 “傳書堂”,以示對父親的紀念,同時也表明了他繼續藏書事業的決心。
密韻樓1916年,蔣汝藻以1500元的高價購得宋刻周密詩集《草窗韻語》6卷,此書600年來不為人知,更難得的是全書的字畫均依周密手稿真跡摹刻,珍藏價值極高。蔣汝藻視此書為鎮庫之寶,故取作者名和書名各一字,將他的藏書之所重新命名為 “密韻樓”。他曾將此書供同好玩賞,沈曾植呼其書為“妖書”,而葉昌熾則稱之為 “尤物”,說是: “紙墨鮮明,刻畫奇秀,出匣如奇花四照,一座皆驚……觸手古香,令人著錄為稀有奇珍也。”
蔣汝藻也擅長辨別古書的真偽。做官以后,他有了較強的經濟實力,便不計代價地搜求先世遺書及其他古籍,凡舊書上有 “儷贏館”、“茹古精舍”、“求是齋” 等圖記的書籍,總是以高于市面上數倍的價格購買。一些頗有名氣的南北藏書家皆因他的名望而與之交結,也有一些藏書家得知他在搜求蔣氏的遺書后,慨然將自己所藏的蔣氏遺書贈送于他。這樣,經他手陸續收回的蔣氏遺書不下百種。
“密韻樓” 的藏書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屬上乘,計約2667部,大都為宋元明清精刻或名家抄本的善本書,多為罕見之物。此外,蔣汝藻還藏有從傅增湘處購得的20卷《永樂大典》,正好是酈道元《水經注》的前半部,是研究 《水經注》 極其寶貴的資料。
蔣氏原以絲業致富。1925年,蔣汝藻經商失利,不得已向浙江興業銀行典書償債。1926年轉歸商務印書館。“一二八” 戰爭爆發后,除原先轉移的200部珍本外,蔣氏藏書皆毀于日軍炮火。200部珍本經鄭振鐸介紹,歸入北京圖書館。蔣汝藻也曾熱心于出版事業。1923年,他曾委托同好董康在北京刊印 《密韻樓叢書》,計劃從所藏近百部宋版中,精選20部影印傳世,后因經商不利而半途中止,僅刻成《草窗韻語》等7部。蔣汝藻一生以藏有《草窗韻語》 為榮,并將其作為齋號,從中也可以看出一個文人對書籍、書齋的深厚情感。
密韻樓
密韻樓
上一篇:齋號趣談·蔣孔陽
下一篇:齋號趣談·蒲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