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的困惑
1882年,德國人科赫開始對結核菌進行研究,結核也是一種傳染病,也有病原菌,但科赫研究了因結核病而死亡的人的肺,卻沒有發現細菌,把病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它們也得了結核病,科赫解剖老鼠和兔子,也沒有發現結核菌樣的東西,反復失敗后,科赫突然發現結核菌是透明的,用顯微鏡根本看不見。
為了確認結核菌,科赫想用色素來染色的方法,他不斷地用各種色素染結核病患者的痰、死者的肺,然后進行觀察,但是使結核染色極為困難,經過多年的努力而毫無進展。
一天晚上,科赫的學生歐立希把做好的涂片擺在桌子面上,并把擺不下的涂片放在了火爐臺上。第二天,歐立希看到工友正在爐臺生火,他馬上趕過去把涂片移開,事后,歐立希用顯微鏡觀察,發現在爐臺上的涂片染料與結核菌快速結合到一起。他分析,涂片受熱是使結核菌快速染色的主要原因。當科赫得知歐立希成功的消息,他真不敢相信,自己多年研究未解決的問題,歐立希卻在一夜之間解決了,但這是事實。
在科學探索中,由于方法不當,會走很多彎路,阻礙科學的發現,或是延緩科學發展的進程。科學家有時因一個偶然性的機會,認識到某種方法的不當,并領悟到另一種方法的妙用,從而走出了困境。所以,當此路不通時,不妨另辟蹊徑。
上一篇:科技不過關·炸彈炸自己
下一篇:空中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