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糧店的壓力
建國以來的幾十年里,國營糧店的糧食,沒有聽說賣不出去的,真所謂皇帝女兒不愁嫁。如今情景不同,糧食嚴重積壓,銷售困難,倒為皇帝女兒出嫁發愁了。
自從1991年5月國家對城市居民糧食銷價提高以來,國營糧店糧食銷售狀況日益下滑,經濟效益越來越差,僅從湛江市赤坎區國營糧店經營的狀況來看,調價前糧食月銷售量約2100噸,調價后月銷售量只有1300噸,因此造成糧食嚴重積壓,1991年1至9月虧損高達580萬元。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集市糧食交易卻繁榮興旺。
從調查情況看,調價后造成國營糧店糧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調價后國家牌價與集市糧價基本持平,購買糧食任由顧客選擇;二是國家調撥給國營糧食部門的糧食質次價高;三是個體糧販服務周到,常常預約賣糧,送糧上門,方便群眾。而國營糧食部門卻未改進經營作風,銷售網點又少;四是集市糧食屬自產自銷,質好且鮮,價格靈活,結算方便,而國營糧店卻難以做到這點。
“皇帝女兒”也愁嫁,它給國營企業增加了體制改革的壓力,迫使國營糧店不得不考慮去克服官商作風。遺憾的是,有的國營糧店放不下架子,仍以“皇帝女”自居,讓市場競爭的機制牽著自己的鼻子走。
上一篇:國王怯戰,“圣女”成“巫女”
下一篇:國際象棋大師被迫隱居十八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