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嗑第二十一
震下離上
“噬”(shì)同“嚙”,就是用牙齒咬東西。“嗑”(hé)即合。“噬嗑”是口中有東西,把東西吃下,然后合上嘴巴。噬嗑卦由震、離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上九、初九兩剛爻分居一卦上下,六二、六三、六五等三個柔爻位于兩剛之中,外實而中虛,象征上、下兩排牙齒,中間為口腔。而三個柔爻之間又有一個剛爻,即九四,表示口中有物。口中有物間隔,則嘴巴不能合攏,必須把東西吃下才能閉合,這就是噬嗑。推廣到人事方面,九四引申為從中作梗而使天下不得和諧的小人,應該用刑罰予以矯治或排除,天下才能恢復安寧。
此外,震為雷,為威。離為火,為明。震居內卦而離居外卦,是聲威震動于內,光明察照于外,有用獄之象。執法判案必須公正合理,明察秋毫,才能建立威信,使百姓知法守法。倘若執法不嚴,判案不公,貪贓枉法的人逍遙法外,安分守己的人卻動輒得咎,必致人人心懷僥幸,目無法紀。由此可見,“威震于內,明察于外”是斷案治獄之道。
從六爻爻位分析,初爻地位卑下,上爻處卦外之地,兩者皆無爵位,所以有受刑之象。中間四爻是在位的君、臣、官吏,各依其時位決定如何用刑。
噬嗑。亨。利用獄。
凡事不能暢通,必有阻塞之物,如能去除,“噬”而“嗑”之,行事便能順遂而亨通,所以說:“噬嗑,亨。”而噬嗑之道在于利用刑獄。用刑之道首重明威并重,明照則無所隱情,威震則莫敢不服。六爻之中,六五居尊位,得離體中位,最能明察秋毫,并以中道執法立威,是用獄之主。又六五以柔爻居陽位,治獄用刑能剛柔相濟,既不會過剛而傷于嚴暴,也不致過柔而失于寬縱。以此治獄,眾人必皆信服。
例解 在任何團體之中,不論是學校、社區或公司,為維護團體的利益與和諧,團體成員必須遵守某些行為規范。若有人違反規范,情節嚴重時,可“利用獄”,予以懲罰,促其改過。倘若空有規范卻欠缺懲罰的強制力,害群之馬將得寸進尺,團體秩序也將土崩瓦解。
初九 屨校滅趾。無咎。
“屨”(jǔ)指貫穿腳趾。“校”是木制刑具的總稱;施加于頸、手與腳的木制刑具分別稱“枷”、“梏”與“桎”。“滅”指遮沒而看不見,并非傷害的意思。初九居噬嗑卦的初位,地位卑下,象征受刑的下民。以人身為喻,最低下的部位是腳趾,所以說“屨校滅趾”,就是將“校”加于腳上,以致遮沒腳趾,屬于輕微的刑罰。由于只是初犯,罪過尚輕,僅給予小小的懲罰,希望初九能因此覺悟,改過遷善,正如《系辭傳》所說:“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勇于改過,終得“無咎”。
例解 對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法律往往減輕其刑罰,或僅施與感化教育,因為用刑的目的在于規過勸善,而年輕人或對犯罪欠缺認識,或只是血氣方剛,以致誤觸法網,所以只需“屨校滅趾”,以讓他們改過自新。
六二 噬膚滅鼻。無咎。
“膚”是柔軟而易咬的肉。“滅”是遮沒。六二以柔爻居陰位,在六爻之中最為柔弱,故有“膚”之象。六二以柔爻乘于初九剛爻之上,有如嫩肉置于利齒之上,咬嚼毫不費力氣,以致掩沒了鼻子,此即“噬膚滅鼻”。從用刑的角度來看,六二以柔爻居下卦中位,用刑寬柔中正,能使受刑人心服,猶噬膚而沒鼻,故得無咎。
例解《淮南子》說:“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罰一人而天下畏之。”又說:“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為非,法令正于上,而百姓服于下。”確實,執法而信賞必罰固然是治國的必要原則。但《淮南子》又說:“夫峭法刻誅者,非霸王之業也;箠策繁用者,非致遠之御也。”強調嚴刑峻法并非治本,只有用刑寬柔而中正,才能使萬民信服。
六三 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臘,音xǐ。“臘肉”是干臘而堅韌的肉。“毒”指臘肉陳放太久而產生腐敗的味道。六三以柔爻居陽位,有臘肉之象,“肉”象征柔爻,而“臘”象征陽位。“遇毒”指六三距離初九、上九兩排牙齒較遠,未能及時咬食以致成為有惡味的臘肉。由于六三以柔爻居陽位,既不當位,又處下卦上方,失正不中,其執法用刑難以服人,猶如吃到腐敗惡臭的臘肉,稍可鄙吝。然而,處噬嗑之時,應盡力去除口中阻隔之物,“噬”而后“嗑”,才能免除過咎。
例解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乃為人父母的義務,對孩子一生人格的發展影響深遠。假若父母親怠忽職責,疏于管教,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致出現偏差行為時,才想予以矯治,往往容易遭遇孩子的反抗,這就是“噬臘肉遇毒”。但無論如何,此時父母親仍應盡最大心力予以管教,才不失為父母之道。
九四 噬干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胏”(Zǐ)是帶骨頭的肉。“干胏”指帶骨的干肉,非常堅硬而難以咬嚼。“得金矢”譬喻得剛直之德,以金屬喻剛硬,箭矢喻筆直。噬嗑卦除初、上兩爻外,只有九四一個剛爻,所以九四最為堅韌難噬,也就是“噬干胏”。然而,九四以剛爻居陰位,剛柔相濟,深得治獄用刑之道。干胏雖然堅硬難噬,但只要堅守金矢剛直之德,利在知艱難而貞固守正,終將得吉。
例解 三國時代,山越為患東吳,吳國建立者孫權(182—251)鍥而不舍地與山越周旋四十年,深得“噬干胏,得金矢,利艱貞”之道,終于討平山越,不但穩固了東吳在江南的統治,對于民族的融合與南方的開發貢獻尤大。
六五 噬干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干肉”比“膚”堅韌,比“臘肉”、“干胏”軟嫩。“黃”為中色。“金”代表剛硬之物。“黃金”比喻剛中之德。六五以柔爻居剛位,比以柔爻居柔位的六二堅韌;又上承作為銳利牙齒的上九剛爻,比六三易于噬咬,因此有“噬干肉”之象。比喻六五為用獄之主,自上用刑于下,自然能像噬干肉般容易。六五以柔爻得上卦中位,是柔順中正之君;且居陽位,又得到九四剛直大臣的幫助,有“得黃金”之象,能剛柔相濟而奉行中道。然而,處噬嗑用獄之時,以刑罰懲戒小人,必須非常謹慎,貞固于正道而常懷危厲之心,才能明察秋毫而不失于嚴苛,從而建立威信,方得免于過咎。
例解 清康熙玄燁(1654—1722)即位之初,清王朝的統治權尚未穩固,各地仍有許多反清復明的勢力,正所謂“噬干肉”。康熙以高壓與懷柔并用,一方面嚴格執法,討伐亂軍,建立朝廷威信;一方面禮遇歸服的漢人賢士,建立文治政府。康熙既“得黃金”,以剛中之德促成全國統一,又能“貞厲”而勤于政事,開創盛清治世。
上九 何校滅耳。兇。
“何”通“荷”,即負荷。“滅”是遮沒、掩沒。上九與初九都是受刑之人。初九處噬嗑的初始,罪過輕微而終得無咎。上九則以剛爻居噬嗑的終極,自恃剛強,不知悔改,致積小惡而成大罪,終被繩之以法,肩膀負荷木枷,因此遮沒耳朵,此即“何校滅耳,兇”。表示上九罪大惡極,兇禍難逃。即使不能積善累德,至少要懂得如何遠罪避禍。倘若心存僥幸,認為做點小壞事無關緊要,受到輕微的處罰也認為無關痛癢,則積重難返,終將后悔莫及。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例解 當身體有病痛時,通常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忽視這些警訊,短期內或許不會有大礙,但是若任其蔓延惡化,積重難返,一旦出事,則百病齊發。屆時就算華佗再世,也愛莫能助。
上一篇:白話《易經·震下巽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震下艮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