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樓變成大倉庫
1985年曾以“新建萬米大樓”、“全套引進西服生產線”的美好形象出現在電視熒光屏上的哈爾濱市雅美時裝公司,1986年儼然成了一個服裝大倉庫。
廠里一位干部說:“如果一天往外拉四卡車,‘雅美’庫存的各種服裝足夠拉40天的”
據截至1986年8月份的統計,這些積壓下來的服裝總金額達620萬元,超過“雅美”自有流動資金的六倍。銀行宣布對其停貸,全廠陷于資金死滯、再生產無以為繼、職工靠挪借發工資的困境。
雅美時裝公司是1983年由一家三百多人的襯衣廠(集體企業)同三家街道小廠合并而成的。江廠后連同安排職工子弟及社會招工,職工迅速增到一千多人。次年。一套聯邦德國引進的年產10萬套西服的生產線被決定在這里上馬。
但是,這條生產線上馬時,雅美公司除了新建廠房足以安放機器設備外,其他生產經營條件大都不具備:
——被指定參加談判的原工廠負責人說,談判時他們對有關西服線所知甚少。
——花了210多萬元引進了設備,卻沒引進相應的工藝和技術。
——管理和操作生產的技術骨干和職工也沒有經過培訓。
“雅美”時裝大樓變成了大倉庫的教訓是:人才是事業的基礎。這個時裝公司從經理的決策水平到職工的操作技朽,以至市場推銷,都缺乏合格的人才。沒有高技師的人才,就沒有高技師的產品,服裝積壓現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上一篇:充滿銅臭氣的學者——斯塔克
下一篇:關于牛頓的超距作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