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周勃互謙互讓
西漢的開國皇帝叫劉邦,歷史上人們都稱他為“漢高祖”。高祖害怕劉家的天下被別人奪去,就定下一條規矩:開國之初封下的諸多王位中,只有劉氏諸王可以讓他們的子孫繼位。漢高祖的妻子呂后對這條規矩很不滿。高祖死后,呂后控制了懦弱的小皇帝,大權在握,于是把呂家的許多人封了王,劉氏諸王和許多開國功臣受到排擠。呂后死后,呂氏諸王擔心遭到劉家的報復,便密謀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權,尋找機會發動叛亂,奪取天下。
漢朝的開國功臣周勃和陳平等人這時都還在朝中為官,他們看出呂氏的叛亂企圖,便決心搶先動手,出其不意地除去諸呂。當時趙王呂祿是上將軍,統率京城的北軍,呂王呂產是相國,統率南軍。而周勃,陳平等人手中沒有兵權。周勃與陳平一起定了一條計策,使趙王呂祿上當受騙,把北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周勃。周勃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北軍營內,對眾軍士說:“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擁護劉氏皇室的袒露左臂!”軍中將士全部脫去衣服的左袖,露出左臂。于是周勃派人帶兵分頭襲擊諸呂,控制皇宮,他自己坐鎮北軍,指揮全局。諸呂沒有防備,被迅速消滅干凈了。接著,周勃又召集群臣,商議推舉代王劉恒做皇帝,并親自把代王送入皇宮中登基。這位新皇帝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剛即位,首先要做的是論功行賞。當時陳平是右丞相,周勃是太尉,陳平的官位比周勃高。陳平覺得這樣很不合適,因為在平定諸呂的過程中,自己雖然也曾出謀劃策,但最大的功勞還是屬于周勃,自己應該把相位讓給周勃。不過,陳平知道自己要是主動提出讓位一事,周勃多半不肯接受。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先是連續多日不參加早朝,只是派人向漢文帝請病假;后來又給漢文帝寫了一封信,說自己病得無法再為朝廷效力了,請求皇帝免去自己的職務——如果漢文帝同意了這個請求,繼任丞相的自然是周勃。
漢文帝是一個聰明精細的人,他覺得陳平偏偏在這時候生病,其中必有緣故,便向陳平追問。陳平不敢隱瞞,向漢文帝說明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文帝對陳平的謙虛精神很是贊賞,便同意了他的要求,任命周勃為右丞相,任命陳平為左丞相,協助周勃處理國家大事。
周勃立了功,又升了官,而且漢文帝對他總是非常恭敬有禮,因此心中很有些得意,臉上總是笑瞇瞇的,對其他大臣不再像以前那樣敬重了。
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忽然問周勃:
“全國一年內審判多少案件?”
周勃是個帶兵打仗的人,對于司法方面的事一向不注意,聽見漢文帝問他,愣了一下,只能說“不知道”。
漢文帝又問:
“那么一年內全國能收入多少糧食、金錢?”
周勃對此更是一竅不通,心中有些慌亂,紅著臉說了第二個“不知道”。
漢文帝心中感到失望,見周勃一副又緊張又慚愧的樣子,知道再問下去右丞相只怕會出丑,便轉而要站在周勃身后的陳平回答這兩個問題。陳平不慌不忙地答道:“這些事務都有專門主管的官員。”
文帝問:
“都由誰主管?”
陳平說:
“陛下要了解訴訟刑案,可以問廷尉,要了解錢糧收支,可以問治粟內史。”
漢文帝微微一笑,又問:
“要是每件事都有各自的主管官員,那么請問丞相你做些什么呢?”
陳平恭恭敬敬地答道:
“丞相要做的事是很重要的,像我這樣能力平庸的人,很難把這些事做好。丞相要直接為皇帝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他還要使天下萬物各得其所,使周圍鄰國和國內諸侯依附朝廷,使百姓安居樂業。最后,他還要管理百官,使他們能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
漢文帝聽了這一番話,感到非常滿意,而站在陳平邊上的周勃則面紅耳赤,羞愧無語。
退朝之后,周勃對陳平說:
“你平時也不教我回答這些問題,弄得我今天當場出丑!”
陳平微笑著說:
“你身為丞相,應該知道丞相的職責是什么,沒有必要對訴訟、錢糧這些具體問題都了解清楚;更何況,即使你知道訴訟、錢糧的數目,要是陛下再問你長安城中盜賊的數目,你又怎么能勉強回答呢?”
這下,周勃才明白陳平很有治國的才能,自己雖然在平定諸呂時能鎮定自若,掌握全局,立下大功,但在輔佐天子處理日常事務方面,比陳平要差遠了。想想自己這些日子來如此驕傲自滿,他心中不禁又愧又悔。回到家中,左思右想,最終決定把右丞相這個重要的官位還給陳平。他想起了當初陳平把相位讓給他的辦法,稱自己有病,無法處理政事,請求漢文帝免去自己的官職。漢文帝見周勃深明大義,有錯就改,心中很高興,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依舊讓陳平任右丞相。
陳平輔佐漢文帝,做了許多好事。使漢朝國力一天天強盛起來。周勃、陳平裝病互讓丞相的故事,也傳遍了天下,人們對這兩位開國老臣的謙虛精神,無不交口稱贊。
上一篇:陸游憂國憂民
下一篇: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