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月牙山·深巖藏碑林
從龍隱洞往南前行不遠,便是龍隱巖,傳說為當年老龍伏居之地,有龍盤屈隱臥的痕跡。宋人和明人分別題有“龍隱巖”、“龍騰”等。宋代,巖口建有釋迦寺,列當時桂林四大名寺之一,成為漓江之東佛教香火最盛的地方。佛門弟子在此拜佛,文人墨客慕名來游,來者都喜歡在這里鐫題刻銘,一時形成風尚。明時,已有人發出“壁無完石”之嘆。現巖內共有石刻一百余件,多次重建的釋迦寺也于六十年代改建為“藏碑閣”了。人們稱此地為“桂海碑林”。
碑書中,最引人注目的為《元祐黨籍碑》。宋崇寧四年(1105),宋徽宗趙佶依宰相蔡京所言,將元祐年間反對王安石新法的司馬光、文彥博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元祐奸黨,令在全國刻碑立石,“以示后世”。第二年,由于朝野反對,又下詔盡毀。此碑是事隔九十三年以后即宋慶元四年(1198),被列為元祐黨人之一的梁燾的曾孫梁律根據家藏拓本重刻的。它是現存唯一的一塊元祐黨籍碑,對于研究宋代統治集團內部斗爭具有重要價值。蔡京意在排除異己,梁律則欲“托名節后”。歷代文人墨客來此,面對碑文多有感慨。明代胡直《游龍隱洞記》載,他曾與友黃子、劉子游龍隱巖,見此碑“二君酌而吊宋之君臣曰:‘彼京者,憑天子命,謂足以貶斯人百世矣,不知反褒且遠也。自今觀之,則孰褒孰貶,孰榮孰辱?’余曰:‘天下有道,則是非在上,在當時。天下無道,則是非在下,在后。’相與嘆且笑?!绷_作讀碑詩謂“賢良自是流芳遠,追貶徒勞奸佞謀”。清光緒年間,康有為也有《讀元祐黨人碑跋》刻于碑左下側,主張“不必以黨為諱”,為其組黨維新制造輿論。百日維新失敗后,跋文遭鑿毀,現僅存十余字。
巖內,還有深得范仲淹等推崇的宋代書法家兼詩人石曼卿的鉅鹿介題名,人們稱其字“筆法勁古”,“顏筋柳骨”。此外,尚有宋代黃庭堅所書顏延之《五君詠》碑刻、宋代米芾與程節唱和詩石刻、清康熙年間所鐫觀音像等。觀音像線條剛勁有力,形象十分豐滿。石壁歷代詩文書畫兼美,琳瑯滿目,故清康熙年間任廣西巡撫的陳元龍在《龍隱洞》詩中稱:“看山如觀畫,游山如讀史?!?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京族三島·海底明珠升水面蜈蚣浮
下一篇:茫茫高原雪·拉薩之旅·龍王潭·潭水倒映八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