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
把愛惠及別人,則天下充滿了愛。把愛推及別人,就成了美德。《弟子規(guī)》泛愛眾篇寫道:“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他人有事,忙的沒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攪亂他;對方身心很不安定,我們就不要再用閑言碎語干擾他。由此可見,《弟子規(guī)》的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濃濃的愛意,實時推己及人,為別人著想。
可以說,“仁”與“愛”是《弟子規(guī)》通篇的核心思想,漢朝大儒董仲舒在《仁義法》中這樣論“仁義”:“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意思是講仁德,就要懂得愛他人;講正義,就要從嚴格要求自己做起。相反不懂仁義的人,只愛自己,只知苛刻他人。
古訓《增廣賢文》說:以“責人之心責己,愛人之心愛人”,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乃是人類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以愛己之心來對待周圍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去想想別人的處境。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人乘火車,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的汽笛宣告車已經(jīng)開動,再下去撿鞋已沒有可能。于是他急急地把還穿在腳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脫下扔到第一只鞋旁邊,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同行的人不解地問老人為什么要這樣做,老人認真地說:“這樣一來,路過鐵軌旁的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了。”
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一位哲學家說過:一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他就會成為什么。一個給予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給予的方便,正所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以“愛己之心愛人”,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想境界。人類愛自己,是一種天性,把這種愛惠及別人,則天下充滿了愛。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得好,“把愛己推及別人,就成了美德”。
在職場,要有“愛己之心愛人”的境界,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無論你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老總,還是給別人打工的職員,都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注視自己艱難處境的同時,不妨也多關(guān)注并幫助一下別人。這樣,你更能體諒別人的行為,讓自己的團隊共有核心競爭力,為自己的成功目標增添更多助力。
在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會讓我們的心情更好、效率更高。
有一個很形象的問答題可以很好地說明換位思考的含義。
問:什么是好領導?
答:心里不把自己當領導就是好領導。
問:什么是好員工?
答:心里不把自己當員工就是好員工。
將換位思考帶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將它當作自身的一種修養(yǎng)不斷修煉,你慢慢會發(fā)現(xiàn)你的工作開展得順利了,你的人際關(guān)系也不像以前那么僵化了,周圍的人開始對你友好起來了,你比以前更加自信和充滿干勁了,工作對你來說不再是負擔,而變成了一種樂趣。
上一篇:職場《好員工要有好人品》人生智慧
下一篇:職場《好員工職業(yè)成長第一課》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