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圖兩千年未見天日
導引,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醫療保健體操,其主要目的是養生、保健以求健康長壽。李頤的《莊子集解》一書中作了明晰的解釋:“導氣令和,引體為柔。”導引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一為導氣,一為引體。導氣即在意念指導下按一定規律節奏和速度進行呼吸鍛煉;而引體就是引伸肢體、活動筋骨。二者結合,使肢體與內臟器官全面發展,是一種既治表又治里的體操運動。
導引術,在春秋戰國時已有專門家,稱之為“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到了漢代,這種健身操已形成套路,包括人體各部位的運動方式,并有了各種姿態動作的名稱,這從西漢長沙馬王堆墓出土的帛書《導引圖》卷上可以印證。這份世界罕見的體操套路圖解,尚保留了體操圖象四十四幅,是世界古代文物中發現的體操動作分解圖象最多且最早的,當它出土問世之后,不但引起國人的重視,而且引起了西方人士的極大興趣。——有的西方史學家曾一直把十八世紀歐洲出現的德國體操,瑞典體操等作為世界體育史上體操套路化規范化的首創杰作,并一貫鼓吹體育史學上的一種錯誤觀點即“西方元體論”,認為不管什么體育項目,都是西方規范得最早。然而,這次他們公開認輸了。西德的體育家們不但大聲疾呼,稱“中國古代導引體操,其完美性、科學性,實在早于世界其他各國,堪稱是后來世界各國健身操、課間操、工間操、廣播操之始祖!”進而,在作曲家的協作下,為之譜了曲,把西漢導引圖象上的各種動作串聯起來,使之成為四八呼的健身操,向社會推廣,引得許多人入了迷!
然而,又不得不令人深思:導引術在漢代既已套路化、規范化,又為何只埋在馬王堆墓里一張圖,卻未能廣而傳之于天下,使之發揮更大的歷史作用呢?——大概,在繼承和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上,我們的祖先也確實犯下個錯誤。那就是,當漢代統治者偏愛蹴鞠和百戲雜技時,卻把導引這一舉世聞名的健身體操忘卻了,乃至使“導引圖”,一埋地下,竟達兩千來年!
上一篇:對外貿易多頭對外的教訓
下一篇:工貿分離,產銷脫節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