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詹天佑掛鉤想起的……
過去我國一直流傳著:火車的自動掛鉤是我國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1861—1919)發明的,所以稱“詹天佑掛鉤”。并以此著文介紹,教育后代,熱愛祖國。
通過宣傳詹天佑熱愛祖國,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為祖國的鐵路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值得后人學習和自豪,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詹天佑確實在中國鐵路建筑史上作出了杰出光輝的成績,這主要是:主持修建京沈鐵路線上的灤河大橋和京張鐵路。尤其是京張鐵路的修建中,作出了許多引以自豪的創舉,為世人所敬仰。但是上述以“詹天佑掛鉤”為依據,卻是錯誤的。據北方交通大學教授金士宣糾正說:火車的自動掛鉤是英國人依利·漢密頓·詹內發明的。因為“詹內”與“詹天佑”的“詹”字相同,加上詹內發明的掛鉤介紹到中國時又曾被譯作“詹氏車鉤”,有人就憑想象認為“詹氏掛鉤”就是“詹天佑掛鉤”的簡稱,從此一直以訛傳訛,把外國人的發明記在中國人頭上。這可能也是當事者的一種愛國心理。
由此想起,1984年,美國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其中有中國的至圣先師孔子。出版者按這些人出生年月的先后排列順序,孔夫子在10人中出生最早,所以排在第一位。可是,我國有些人著文論述,大加發揮。說孔夫子在世界思想史上居世界最高地位,功績高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奎那、哥白尼、培根、牛頓、伏爾泰、康德、達爾文等。并以此引為自豪,大發感慨、抒發愛國主義情懷。同此道理,明代萬虎把自己綁在47支“火箭”上,想飛上天空,但一聲巨響,把他炸得粉碎。總不能認為,這就等同于“挑戰者一號”悲慘事故的意義,也不能因此稱萬虎為“火箭之父”。類似這類事件,都要作具體的分析。否則,會產生事與愿違的效果。何況,“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在評價和宣傳科學家和科學成果時,應實事求是,公正無私,在宣傳愛國主義的同時,要注意國際主義。
上一篇:從幾個科學家的經歷看人貴有自知之明
下一篇:從阿房宮說及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