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與地理大發現的反思
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1371—1435),從1405年到1433年,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橫渡印度洋,經波斯灣、紅海沿岸到達非洲東部赤道以南的沿海地區。前后到過30多個國家,歷時28年。僅第7次航海,就有27800余人,大船62艘,中小船100多艘。大“寶船”長151.8米,寬61.6米,能載500人,甚至達千人。可謂“體勢巍然,巨無與敵”。其他幾次,也是大小船百余只,隨人員近3萬。這么浩浩蕩蕩的隊伍,需要嚴密的組織和分工。一般分為5個部分:①使節及隨負;②航海技術人員;③財經貿易人員;④軍事人員;⑤其它人員。鄭和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航船。造船、修船及設計、施工、精確程度,已創造了世界木船造船史的奇績。從航海時間表、船行路線和航海記錄可知,鄭和船隊已經掌握東南亞、印度洋的氣壓變化和季風規律。在航海技術方面,他們已把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羅盤指向、測量水深及底質等有機結合起來,把航海技術推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從航海裝備上看,已把當時的很多創造發明用于航海如羅盤儀、風帆、火藥武器等。
晚于鄭和幾十年的“地理大發現”其規模和技術水平與鄭和航海相比,則遠遠遜色。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美洲航行,只有3只帆船,90名水手,最大的“圣瑪利亞”號,只有250噸,相當于鄭和大船的1/10。而且,航行不到1個月, 一條船就被大海吞噬,另兩條船也屢出險情,千瘡百孔,勉強到達美洲。1497年,達加瑪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時間比鄭和橫渡印度洋,到達東非,晚了80多年,達伽瑪的船隊也只有4條帆船,160人,最大的船,還不到25米長,總噸位不到鄭和一條大船的1/8。當伽瑪的船隊返回里斯本時,只剩下2只帆船,7、8個人。1519—1522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船隊,也只有5只帆船,265人。總噸位只有鄭和一條大船的1/5。這支船隊返回西班牙時,只剩下一條船,18人,麥哲倫本人也死在異鄉。
鄭和航海船隊的規模和當時已達到的科技水平,使哥倫布、伽瑪和麥哲倫的航行,顯得黯然失色。若以他們各代表的“地理大發現”,對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偉大歷史作用,又使鄭和航行無法與之相比。正如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固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鄭和下西洋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高度。
本來,在鄭和航海之后,只要再繼續努力,進一步發展航海事業,就能夠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推動作用和產生深遠影響,達到馬克思所說的高度。可是,當時并沒有這樣做。而且統治者大加限制,甚至銷毀鄭和的航海檔案。本來,在鄭和航海基礎上,百尺桿頭,再進一步,就有可能先于歐洲人導致地理大發現的宏偉壯舉,但是,卻沒有做到。中國固守傳統觀念的鎖國意識,把人們思想束縛在農業文化之中。而歐洲則通過海外貿易,掠奪財富,進行野蠻的資本積累。本來,在鄭和打通國際貿易的基礎上,就應該繼續加強國際貿易與交流,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但統治者卻堅持“重農抑商”“實行海禁”,缺乏經濟意識和動力。而歐洲則以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為動力,進行大規模地海外殖民活動。
恩格斯說:“傳統是一種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傳統觀念和小農經濟,只能阻礙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學振興。傳統觀念,必須抵制。
上一篇:鄭厲公功虧一簣
下一篇:鄭和下西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