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雞足山·雞山奇秀天下
雞足山,簡稱雞山,坐落在賓川縣城西北20多公里的煉洞區(qū),因山勢前伸三支,后出一趾,形狀酷似雞足而得名。雞足山南北15里,東西30里,左靠金沙江,右臨洱海,山上千巖競秀,奇峰突起,百澗流淌,古樹參天。清康熙年間《雞足山志·序》稱:“雞山奇秀天下,與峨嵋、九華、天臺、雁宕為伯仲。”
灰龍驅(qū)惡 金雞擇址
雞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滇西佛教勝地。事情要從洱海的灰龍說起。傳說古時大理壩子還小,洱海一片茫茫,海里住著灰龍、白龍、黑龍、青龍等。小灰龍心地善良,見義勇為,黑龍卻經(jīng)常為非作歹,橫行霸道。一天,灰龍在天空遨游,看見東面有座雄偉的大山,山下壩子卻一片枯焦。小灰龍變成一個小伙子詢問樵夫,得知是一條母豬龍霸占了水源,以至十年九旱。小灰龍大怒,到母豬龍居住的龍?zhí)独锱c母豬龍搏斗,把母豬龍趕走了。從此,人們就把這座山稱為“灰龍山”。
后來,黑龍看中了大尖山,并請來螃蟹、烏龜、犀牛、老虎等大王一起搬山堵海,要把山下壩子變成大潭,歸為己有。小灰龍發(fā)現(xiàn)黑龍霸占地盤,禍害生靈,就與之搏斗。這時,西天佛祖釋迦牟尼派出尋找新圣地的金雞飛到云南貴州,正遇黑龍、灰龍相斗。便對它們說:“你們誰的山能讓我立一只腳而不倒塌,就讓誰做大王。”兩龍同意。金雞先立足大尖山,頂立了一只腳,不曾用力,山就嘩嘩垮下。黑龍被壓在下面,連忙討?zhàn)垺=痣u一使勁,頃刻間山塌石崩,黑龍被壓死,龍血染紅山腳而成“龍血坡”。隨后金雞又將螃蟹大王化為一塊石頭,橫臥在“螃蟹箐”里,讓烏龜大王變成“烏龜石”,老虎大王變成“貓貓山”,犀牛大王化為石頭,困于“犀牛塘”中。這時,灰龍上前說:“佛祖托夢,灰龍山送金雞大王設(shè)道場。”金雞立足試試,也喜歡上了灰龍山,就讓灰龍安居“泉眼”,從此這泉眼就叫“灰龍眼”。最后,金雞在灰龍山住下,設(shè)起道場,更名“雞足山”。
另傳:飛龍年間,釋迦牟尼命報曉金雞去神州擇道場。金雞飛到云南地界,見一山峰山勢很好,占有龍脈,但不知是否堅固,便落于主峰,一足踩下三個爪壓進山里成了三條大箐,向東南形成三個比主峰稍矮的山峰,唯主峰巋然不動。釋迦牟尼對此山甚為滿意,為之取名雞足山,并派迦葉尊者前來開山建寺。迦葉抱金斕袈裟、攜舍利佛牙來到雞足山時,洱海內(nèi)正有蛟龍興風起浪。迦葉便以舍利三顆定點蒼山中麓,并建三塔,將佛牙經(jīng)文貯藏在三塔中的主塔千尋塔頂,以永鎮(zhèn)山川。他選雞足山華首門作道場,以后,相繼建成迦葉殿、飲光寺、金爛寺等。
高僧求葬 活佛長眠
雞足山上曾建不少佛教建筑。主峰天柱峰頂有座光明寶塔,據(jù)說始建于唐。明嘉靖時,翰林李元陽依塔建普光殿。崇禎十四年(1641),黔國公沐天波廢普光殿,把昆明鸚鵡山的“金殿”移到雞足山,更名為“金頂寺”。清康熙時,山上已有大寺八、小寺三十四,庵院六十五,靜室一百七十余所,寺僧五千余人。清末,虛云和尚到京城為慈禧太后祝壽頌經(jīng),受慈禧的特別嘉獎,后到雞足山建“祝圣寺”。1934年,云南省主席龍云在原光明殿的舊址上建“楞嚴塔”。
明時,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撰有《雞足山志》。其友南京迎福寺高僧靜聞,曾刺血抄寫成一部《法華經(jīng)》,愿供奉于雞足山。后與徐霞客同往雞足山,至湘江遇盜受傷墮水,仍擎經(jīng)于頂。至南寧崇善寺,因創(chuàng)傷惡化不幸辭世,臨終前囑徐霞客求葬雞足。徐霞客負其骨與經(jīng),跋涉五千余里,將其葬于雞足山悉檀寺之側(cè)。
祝圣寺西北約3里處,原有石鐘寺,大殿后檐原有一尊巨大的臥佛,臉膛紅中帶黑,嘴唇微張,濃眉稍促,身旁植一根長1.8丈、頭屈如螺、身干挺直的大拐杖。據(jù)說,他的原型是西藏的一位活佛,跋涉千里來雞足朝山,后進寺在殿后檐下休息,閉眼睡著了,從此長眠。后人按照他“入定”(死)時的姿態(tài)塑成這尊睡佛,以后每年都有很多藏民來雞足山朝拜睡佛。
華首門石壁左有眼藥泉,相傳當年迦葉入定華首,徒弟沈某追趕不及在此痛哭,聚淚成泉,據(jù)說這泉水能治眼病。華首門前的西邊有“朝山石”,此石堆由數(shù)萬顆小石壘成,是部分朝山者從數(shù)百里或數(shù)千里外帶來投置在這里的,足證朝山者之眾。
雞足山自然景觀不少,最吸引人的是天柱峰頂“四觀”,即東看日出、南望祥云、西觀洱海、北眺玉龍。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乾陵·鱗次櫛比陪葬墓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壺口瀑布·黃河之水華夏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