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覓句陳無己
陳無己,也就是北宋著名詩人陳師道,他與黃庭堅一樣是“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這派詩人雖然主張學習杜甫,卻沒有很好地繼承杜甫現實主義的文學思想的一面,只片面強調杜甫在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藝術技巧,在反對西昆體講究聲律、對偶和辭藻的同時,從另一個方向走入了形式主義的死胡同。陳師道已經開始注意到黃庭堅刻意求奇的創作缺點,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然而由于他生活領域不廣闊,作詩又遠思幽僻,刻意求深,使得他的作品仍然沒有突破形式主義的藩籬。
陳師道以苦吟而聞名,黃庭堅曾有詩云:“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彼目嘁饕呀涍_到了這樣的程度:每次外出,只要稍感覺到有詩意,便急忙趕回家,用被子蒙住頭,好象得了病似的呻吟。并且在他作詩時,討厭聽到其它聲音,每到這時候,家里人就把貓啊狗啊全趕出去,連小孩也要抱往鄰家。直等到他詩作成以后,方一切恢復如常。由此他的床也因而美其名曰“吟榻”。他的這種苦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詩歌的認真態度,然而,卻并沒有使他的作品內容有多少增加,而只是在字句韻律上更加精奇,也往往更加艱澀難懂。他的詩歌用意需反復推敲,才能明了,其實只是把古人正面說的話,改變了一下方式,從側面或反面來說罷了。錢鐘書曾在他的《宋詩選注》中這樣說,假如讀黃庭堅的詩,“好象異鄉人講他們的方言,聽他們講得滔滔滾滾,只是不大懂”,那末,讀陳師道的詩,“就仿佛聽口吃的人或病得一絲兩氣的人說話,瞧著他滿肚子的話說不暢快,替他干著急?!?/p>
而他的一些表現上較為平淡的詩篇,如《別三子》、《送內》、《寄外舅郭大夫》等,因為反映了他由于貧困無力養活妻兒不得不把他們寄養在岳父家,反映了他與妻兒分別的真情實感而得以流傳后世。而那些真正代表他詩風的思想貧瘠陳舊的詩篇,卻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正如錢鐘書所說:只要陳師道不是一味把成語古句東拆西補或者過分把字句簡縮的時候,他可以寫出極樸摯的詩來。
陳師道的創作實踐使我們懂得,封閉在書齋中的創作是蒼白無力的,必須走出去面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只有以生活為堅實的基礎,才能創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上一篇:錯殺王佐
下一篇:陳子昂詩論和創作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