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生平簡介,居里夫人歷史評價,居里夫人怎么死的?
瑪麗·居里(Marie·Curie,1867—1934),著名的法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她發現化學元素釙和鐳,是放射學的奠基人,對原子核科學和原子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瑪麗·居里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蘭首都華沙。父親是一個中學的數學和物理學教員,在他的影響下,小瑪麗從小就對物理現象發生了興趣。母親當過小學校長。他們有5個子女,瑪麗是最小的一個。三、四歲的時候,她就常常專心致志地聽哥哥姐姐念書。姐姐布羅妮雅有時還用紙版剪的字母拼成字教瑪麗讀寫,很快她就學會了看書。
瑪麗的童年是很不幸的。當時,波蘭處于沙皇鐵蹄之下,波蘭人民采取各種形式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瑪麗的父親和千千萬萬波蘭人一樣,酷愛自己的祖國,不肯作沙皇的順民,經常受到特務的監視。1876年,她大姐得傷寒夭折了,兩年后,母親又不幸去世。亡國的痛苦,家庭的不幸,深深地刺傷了瑪麗幼小的心靈,但逆境也培養了她的堅強性格和愛國主義思想。
瑪麗6歲時進了私立小學。這所學校,管理嚴格,教課認真,有著極濃厚的民族氣氛。瑪麗雖然年幼,但學習特別勤奮。盡管那時候,在沙俄統治下的波蘭,學校里不準用波蘭語講課,只許讀俄文書籍。但是,仍有些老師用波蘭語給學生講課,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心,使他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波蘭。瑪麗也因此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14歲時,瑪麗進了華沙公立女子中學。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愛國思想更加強烈。在華沙市沙薩克斯廣場中間豎立著一塊石碑,用俄文刻著“紀念忠君的波蘭人”。這是沙皇的走卒們樹立的。瑪麗每次經過這個廣場,總要狠狠地向那石碑吐一口唾沫。如果忘記了,無論走出多遠,也一定要回去補作這件事。
1883年6月,瑪麗以優異成績在中學畢業,并獲得金質獎章。瑪麗中學畢業后,由于波蘭大學不收女生,要上大學只能到國外,但父親沒有能力供她到國外上學,于是她去當家庭教師。她生活非常儉樸,把省下來的錢,寄給正在巴黎上學的姐姐布羅妮雅。
1890年,23歲的瑪麗結束了5年的家庭教師生活。同年,她的姐姐在巴黎大學醫科畢了業,當上了醫生,來信催促瑪麗去巴黎上大學。1891年,瑪麗前往巴黎,入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
瑪麗到巴黎后,在姐姐家呆了一段時間,她覺得雖然姐夫和姐姐待自己很好,但是姐夫是一個喜歡交際的人,常常在家里集會,賓客眾多,使她無法專心學習。從姐夫家到巴黎大學,要有一個小時的行車路程,來回還需要付一筆車費。瑪麗舍不得浪費寶貴的時間,獨自到離學校較近的地方租了一間異常簡陋的房子住了下來。為了用更多的時間學習,她常常一連幾個星期只吃干面包,連燒菜的功夫都不愿花。每天上課,她總是到得最早,坐在離講臺最近的地方,專心致志地聽教授講課。
白天,瑪麗除了上課外,就在實驗室工作。晚上,為了節省燈油,她就到圖書館學習,直到圖書館關門。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后,她又繼續看書到深夜。
勤奮的學習,清苦的生活,使瑪麗的健康受到損害。有一次,她暈倒了,經過診斷,姐姐才知道她得了貧血病。
1893年,瑪麗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了物理學碩士考試,第二年,又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的委托,研究各種鋼鐵的磁性。在這期間,她認識了法國科學家彼埃爾·居里。獻身于科學事業的共同理想,把他們緊密地聯系起來。1895年7月,瑪麗與彼埃爾結了婚。從此,瑪麗每天除了在實驗室工作8小時之外,還增添了家務瑣事。正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瑪麗通過刻苦頑強的努力,于1896年以第一名的優良成績通過了教師文憑的任職考試;1897年,完成了“各種鋼鐵磁性”的研究,寫出了專論,得到了專家們的好評。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礦物能放射出一種奇妙的射線,這種射線盡管看不見,可是它能穿過普通光線所不能穿透的黑紙片,而使照相底片感光。雖然貝克勒爾發現了這種射線,但是為什么鈾鹽會放出這種射線,卻還是個未解之謎。貝克勒爾的發現,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極大興趣,她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博士論文研究題目,決定將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這塊極待開墾的科學園地。她在彼埃爾原來工作過的理化學校借到一個又寒冷又潮濕的小工作間當實驗室。
經過幾個星期的認真探測,居里夫人得出了初步結果,指出:鈾的放射強度同所用的鈾的數量成正比,不受鈾與其他元素結合的影響;這種放射也不為光或溫度變化所左右,與外界環境無關。居里夫人還發現,這種射線有一種尚未被人知道的性質,同任何已知的東西都不相像,也不受其它東西的影響。她經過認真研究之后發現這是原子的特性,是鈾元素的一種性質。既然如此,居里夫人就聯想到鈾能放出這種射線,為什么別的元素就不能放出同樣的射線呢?于是,她決定檢查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是否都能放出射線,結果發現釷也具有這樣性質。居里夫人把這種現象叫做放射性。
她除了檢查單質元素和簡單的化合物的放射性外,更進一步檢查各種復雜的礦物。事實證明,凡是含有鈾和釷的礦物,都有放射性,而其他的礦物則沒有。但當她檢查瀝青鈾礦時,發現了例外:這種礦物的放射性強度比根據其中鈾或釷的含量計算出的放射性強度要大得多。經多次測試都證明無誤。瑪麗于是敏感地意識到瀝青鈾礦里可能含有一種放射性很強的新元素。
由于這個問題實在太重要了,彼埃爾不得不放下自己結晶學的研究,跟瑪麗一起搜尋新的元素。居里夫婦經過反復測試驗證,認真分析,于1897年7月,認定了新元素的存在。彼埃爾要瑪麗給這個新元素起個名字。瑪麗經過思考后說:“我想把它命名為釙,以紀念我的祖國。”彼埃爾默默地點了點頭。
同年12月,他們又從瀝青鈾礦中發現了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這種元素能在黑暗處自動放射出光亮。根據這種性質,居里夫人把這種新元素定名為鐳,它的拉丁文原意就是放射。
釙和鐳,這兩個放射性元素相繼發現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科學家們議論紛紛。有人表示贊同,有人則表示懷疑。
瑪麗和居里為了向科學界證實自己的新發現,決定從瀝青鈾礦中提煉出鐳來。但是,這需要大量的瀝青鈾礦,這是一種極貴重的礦苗,他們是買不起的。他們請人幫忙,弄到了一些瀝青鈾礦渣,打算從這些殘渣里分離提煉出鐳來。
為了提煉鐳,居里夫婦四處奔波尋找房子,可是始終沒有找到,只好又回到理化學校原來曾使用過的那個破爛窩棚。他們用的工具也很簡單。要把殘渣弄碎加熱,瑪麗一次就得攪拌三、四十斤的礦渣,要連續攪拌幾個小時,還要搬動很大的蒸餾罐,把沸騰著的溶液,從一個罐倒進另一個罐子。瀝青刺鼻的氣味常常嗆得她咳嗽,流淚。居里夫人勞累一天,到了晚上常常弄得精疲力盡。
經過45個月鍥而不舍的辛勤勞動和協力奮戰,居里夫婦終于在1902年從礦渣中提煉出1/10克鐳鹽。鐳的真面目比他們想象的樣子還要美麗、可愛。它閃爍著蔚蘭色的光輝,就象黑夜天空中美麗的星星一樣。同年,他們又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
居里夫人最初研究鐳,是為了撰寫博士論文。哪里料到越研究越深,越深越有興趣,她索性把做博士論文的事情丟到了一邊。直到1903年才通過博士論文考試。
為了表彰他們在科學上取得的輝煌成就,1903年瑞典科學院把諾貝爾物理獎金的一半,贈給居里夫婦。1904年,巴黎大學理學院讓彼埃爾擔任理學院物理學講座,并配給了實驗室,居里夫人任實驗室主任。
然而,正當他們精神飽滿地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向新的科學高峰挺進的時候,飛來了橫禍。1906年4月19日,當彼埃爾橫穿馬路時,被一輛載貨馬車軋死了。噩耗傳來,居里夫人悲痛欲絕。她不僅失去了心愛的丈夫,而且失去了攀登科學高峰的親密戰友。然而,她沒有因此而動搖自己為科學獻身的堅強意志。
就在彼埃爾逝世的那年,經過不少科學家和友好人士的多方面努力和斗爭,打破了巴黎大學從來不聘請女教授的舊傳統,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彼埃爾的職位。她的課講得非常成功,得到聽眾的好評。居里夫人繼承了她和她丈夫生前所作的放射性研究工作。1908年,她編輯出版了丈夫的遺稿,書名為《彼埃爾·居里的著作》。1910年,她分離金屬鐳成功,從而分析出鐳元素的各種性質,精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在這一年,居里夫人出版了她的名著《論放射性》。書的前面,印著彼埃爾的照片,居里夫人謙虛地說,她所做出的一些成績,都是與她丈夫合作的結果。為了表彰居里夫人在她丈夫死后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成就,瑞典科學院于1911年再次給她頒發了諾貝爾獎金。
不久,在征得居里夫人的同意下,巴黎大學與巴斯德研究院決定共同出資創設一個鐳學研究院,該院于1914年7月建成。鐳學研究院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研究放射學的實驗室,由居里夫人領導。一部分是研究生物和居里治療法的實驗室,從事癌癥及其治療方法的研究,這部分由著名學者兼醫生瑞果教授指導。這兩個機構,彼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鐳學。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了戰地的需要,居里夫人把精力集中用于x射線的研究,想方設法解決X光的設備。居里夫人為了救治傷病員,自己在前線來回奔跑,她不僅做指導者,還經常親自拍攝照片,再由外科醫生根據照片指示的部位取出彈丸。整個戰爭期間,由居里夫人創設并指揮的X光設備而獲得救治的傷病員達百萬以上。
居里夫人不為名利得失所困惑的高尚品質,不但在為戰地服務中表現出來,而且還表現在各個方面。鐳元素發現后不久,人們逐漸了解到鐳所放出的射線有驚人的生理效應:它能夠透過最密的物質,破壞有病的細胞。鐳射線成了治療癌癥的有效武器。這一奇跡立刻引起世界各國,特別是工商業家們對鐳的極大興趣。美國、法國和比利時等許多國家都想提煉鐳。這時有人勸居里夫婦向政府申請專利,壟斷鐳的制造。但是,他們并沒有這樣做。他們認為科學發明不應作為自己謀利的手段,而應該造福于人類,居里夫婦毫無保留地向全世界公布了提取鐳的方法,而不愿意獲得專利權。
1921年5月,居里夫人到紐約,接受美國總統轉交給她的一克鐳。在舉行儀式的前一天晚上,居里夫人仔細閱讀“贈送證書”后,當場聲明“這個贈送證書必須改變一下。美國贈送給我的這一克鐳,應該永遠屬于科學。在我活著的時候,不必說,我將用它完全作科學研究。假如按照現在這種說法,那就意味著在我死后這克鐳將成為私人財產,也就是我女兒們的私產,這是絕對不行的。”她要求立即更正。由于居里夫人態度堅決誠懇,美國當局只好連夜找來律師,根據居里夫人的意見對贈送證書作了修改。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與居里夫人有著深厚友誼的愛因斯坦曾說:“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榮譽所顛倒的人。”
在幾十年的科學生涯中,居里夫人非常關心人才的培養。她經常想到,在貧窮的社會階層里肯定有無數人才被埋沒了,因此當她在1922年5月被推薦為“國際文化協作委員會”名譽委員時,就打算為建立國際研究基金盡一份力量。她在一篇報告里說:“促進科學人才的發展,這難道不是國際聯盟的一項任務嗎?這種人才并不多,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一個。”居里夫人自己身體力行,親自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進行研究工作。為世界各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
晚年,居里夫人患了惡性白血病,雖經治療和到海邊療養,但終因長期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嚴重損害而沒能恢復健康。1934年7月4日,這位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女科學家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終年67歲。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82.html
上一篇:基佐生平簡介,基佐歷史評價,基佐怎么死的?
下一篇:弗蘭克爾生平簡介,弗蘭克爾歷史評價,弗蘭克爾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