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殺王佐
王佐,生于1894年,卒於1930年。江西遂川人。原為井岡山綠林首領。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王佐從長期綠林生涯中猛醒,投身于大革命的運動偉大洪流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他將所部改編成農民自衛軍。在大革命走入低潮之際,他仍然堅持武裝斗爭,與反動派、地主武裝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殊死拼搏,從而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1927年10月,當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之際,王佐及其部屬,經過我黨工作,終于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工農革命軍的改編,為開創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在那極其艱難困苦的歲月中,王佐自加入革命隊伍后,積極協助毛澤東等同志,為發展和壯大革命武裝,為反擊反動派的“會剿”,為鞏固井岡山紅色根據地的斗爭,他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傳奇人物;王佐同志既沒有戰死在疆場之上,也沒有犧牲于叛徒的暗箭中,而是沉冤在自己人的槍口之下,從而釀成了一場令人痛心的歷史悲劇。
這場悲劇,既有當時1930年中共中央受“左”傾盲動主義的影響,同時又有湘贛邊區特委以及寧岡、永新縣委負責人的錯誤,當然在王佐等人身上也存在非無產階級思想。在執行中央“左”傾決議時,紅五軍則犯了“偏聽偏信”的錯誤。因此種種,王佐同志終被錯殺。
歷史實在太無情了,由于堅持井岡山斗爭的王佐等人被殺害,他們的部隊徹底解體了。隨之這塊毛澤東、朱德等人領導開創的紅色根據地,很快喪失于反動派之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王佐的被錯殺的教訓將作為歷史的一面鏡子,永遠告誡人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觀察、評價、處理特定歷史環境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千萬不能用對待敵人的辦法解決黨內和人民內部矛盾。尤其是對人的處理,切忌用簡單、草率、魯莽的辦法。
王佐的一生是光輝而又曲折的一生。對于王佐的被錯殺,毛澤東、朱德等人早就下了定語。此后,幾經周折,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即追認王佐同志為烈士,糾正了這一歷史冤案。
上一篇:錯將馬可波羅的貢獻作癲狂
下一篇:閉門覓句陳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