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鐘駿
吳鐘駿,字崧甫,又字吹聲,號晴舫,一作舫,江蘇吳縣(今蘇州)人。鐘駿少時曾受業于施源,施源十分器重他,對他寄予厚望。青年時代的鐘駿由于家貧,靠做教書先生維持生活。道光二年(1822)中式壬午科舉人,時梁章鉅任江蘇巡撫,慕其名而聘為幕僚。道光十一年(1831)冬,他計劃北上參加次年的會試,于是辭了梁章鉅,梁氏為其出川資若干。未到京,鐘駿兄去世,家貧無錢出殯,鐘駿乃將川資盡出,為兄辦了喪事。次年正月,鐘駿因無資北上,工作又辭,生計已斷,而十分悲傷。其友人商議,集資洋銀100元相助,方得成行。鐘駿不負眾望,一舉得中壬辰科狀元。中魁后,先授翰林院修撰,累遷至禮部左侍郎,道光十四年(1834)出任福建典試官,次年任湖南典試官,旋又赴福建視學。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浙江視學時,曾對應試生童提出為學之方6條: “治經商漢學; 學者就傅必先討論諸儒說經書; 形聲、訓詁為窮經之根底; 馬記、班書為經傳之羽翼;推之選詞試帖,楷法點畫勿效習尚; 勿間俗本。”只有這樣,才能“經術明,儒業淳,學術正,人才蔚”。咸豐二年(1852),轉視學福建,次年卒于官。吳鐘駿為人氣度渾涵,言語很有分寸,與朋友聚談,常能將離題之語拉回正軌。生平無他好,惟喜愛藏書,未仕之前,常借貸以購佳本。買不起書時,便借書抄錄,終日不輟。為官以后,在公事之余,仍矻矻孜孜,寫書抄書,丹鉛不去手,惜其著作未見流傳。
上一篇:吳潛
下一篇:吳錫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