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與抱負
一代風流才子曹植,為文學史寫下過光輝燦爛的一頁,他可以稱得上是建安文學的真正代表人物,于詩、賦、散文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文章以詞采華茂、語言精煉、情感熱烈而著稱,鐘嶸的《詩品》把他列為《詩經》后第一個詩人。他的《洛神賦》更是千古傳誦不絕的名篇。
魏晉南北朝時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曾盛贊曹植:“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辈苤彩畾q左右,便能誦讀詩書及辭賦數十萬言,十九歲那年便作了《銅雀臺賦》,他的才能使他深得曹操的寵愛,好幾次欲立他為太子。然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曾私自打開為皇帝所專用的司馬門,有時征戰的緊要關頭,他卻因仍在醉鄉之中而貽誤戰機。于是他漸漸失寵于曹操。而他的哥哥曹丕,卻工于心計,使用一定的手段,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和宮人左右的擁戴,最后當上了皇帝。
才氣橫溢的曹植,一直把建功立業當作他的最高理想,認為它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偉業,而視文章為“壯夫不為”的雕蟲小技。然而,在這場爭立太子的斗爭中,可以看出他那種熱情洋溢直露外向的詩人氣質并不適合于政治之道,所以他完全失敗了。
曹丕稱帝以后,曹植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從前的唱和宴飲的貴公子一下子跌為處處受人監視受人限制的“囚徒”,以前與他在一起的朋友丁儀、丁翼也慘遭殺害,他也屢次被遣送到邊遠地區,衣食無繼,過著長期憂郁苦悶的日子。著名的“七步詩”便是曹植對這種迫害手足的行為的強烈控訴:“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明帝曹叡即位以后,曹植幾次上疏,希望得到重用,然而情況并沒有任何好轉,他仍然終日過著困頓苦悶的生活,常?!凹臣碂o歡”,終于在他四十一歲時憂郁地離開了人世。
由于后期遭受的迫害,使得他的作品較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統治者的殘酷,表現了渴望自由、反抗迫害的思想感情,從而給后世留下了一批不朽的財富。雖然“才高八斗”的曹植,一生孜孜以求實現他建功立業的抱負,然而他那強烈的詩人氣質卻使得他在政治上無以存身,以至最后用才未盡,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為文學史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
上一篇:才不勝職終為禍事
下一篇:抗日將士灑熱血,官員斂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