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主靜
是中國古代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指保持內心清靜、無欲。儒、道、理三家都“主靜”。儒家認為:“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禮記·樂記》)道家老子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莊子主張:“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莊子·天道》)理學家周敦頤認為:人的天性本是“靜”的,但由于后天染上了“欲”,就不“靜”了,因此,主張清靜無欲。他說:“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太極圖說》)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主靜
是中國古代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指保持內心清靜、無欲。儒、道、理三家都“主靜”。儒家認為:“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禮記·樂記》)道家老子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莊子主張:“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莊子·天道》)理學家周敦頤認為:人的天性本是“靜”的,但由于后天染上了“欲”,就不“靜”了,因此,主張清靜無欲。他說:“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太極圖說》)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主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義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