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不基本
海森堡(1901—1976)是德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獲得了193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海森堡早年堅持基本粒子“不可再分”的觀點,認為它是組成各種物質的永遠不變、不可再分的基本單元,它們只占位置,沒有大小,沒有內部結構。后來人們發現一些粒子(像質子、中子)有內部結構,是由其他粒子復合而成的。面對這些新的重大科學發現,海森堡并不愿意放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的觀點,他又提出了“非線性旋量場論”的觀點,即宣稱存在著一種“非線性旋量物質”,這是一種“沒有內部結構”、“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質。他認為這種基本物質是萬物的“始原”,是構成物質大廈的“最小磚石”,認為研究基本粒子的組成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只要認識了這種基本物質及其規律,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人們就走到了真理的盡頭,建立了“終極理論”。
“非線性旋量物質”真的就是最基本的物質嗎?研究基本粒子的組成問題真的是沒有意義嗎?人們真的能夠窮盡真理,建立起至善至美的“終極理論”嗎?非也。誠然,在一定條件下,把“基本粒子”當作一個點來研究和計算,是一種科學的抽象,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把這一抽象絕對化,認為“基本粒子”就是一個點,甚至看作是數學點,認為研究它的組成毫無意義,那就大錯特錯了,海森堡花費19年的時間去研究那種“非線性旋量物質”,試圖建造他的“終極理論”的大廈,結果如何呢?到頭來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它只是表明人們今天對這些粒子的認識水平。物質的層次是無限的,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人的認識也是無窮無盡的,是永遠向前發展的,不可能建造出“終極理論”的雄偉大廈。
上一篇:“培羅蒙”一心外向五次碰壁
下一篇:“塞私道,啟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