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遺憾
中國歷史是最偉大書法家,被稱為“書圣”的王羲之,青少年時期從當時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從王羲之的《題衛夫人<筆題圖>后》來看,衛夫人對他的啟蒙教育還是不錯的,加上王羲之的勤奮,他的書藝已有一定火候,但是離成功卻又似乎還是那么遙遠。王羲之苦悶傍徨,冥思苦索,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衛夫人的教學,是把學生牢牢束縛在傳統的筆墨技法中,使學生的胸襟狹窄,所見不廣,所以他毅然告別衛夫人,漫游北土,去找尋古人的遺跡,在大自然的陶冶中去領悟書法藝術的真諦。在泰山,他陶醉于李斯書寫的泰山刻石;在洛陽,他長時間地佇立在東漢末著名書法家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前;在許昌,在漢魏宮廷遺址的斷壁殘垣中,他反復學習梁鵠書寫的大字榜書宮殿題署。尤其值得慶幸的,是他見到被稱為“書家之祖”的鐘繇的《宣示表》,心胸開擴了,眼界提高了,“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焉”。終于成為一代“書圣”。唐代草書大家懷素,酷愛書法,也因為“恨未能遠睹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淺”,于是西游長安,前人的遺篇絕簡,往往見之,“豁然心胸略無凝滯”,成為與張旭齊名的書法家。這些例子告訴我們,要學成一藝,僅僅是埋頭苦練,囿于師說,那是不行的,還必須象杜甫所說的“轉益多師是汝師”,廣采博收,吸取眾家之長。還應該象陸游教育兒子所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注重生活,注重姊妹藝術,擴大自己的藝術視野。同時,還應該象明代董其昌所主張的那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這樣,才可以有大的成就。
上一篇:王維的粉墨登場
下一篇:王羲之真跡可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