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答卷”和一個“談話記錄”
從1972年下半年起到1974年底,“四人幫”利用教育這個陣地,借口“反回潮”、“反復辟”,搞什么“批林批孔”,把矛頭指向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同時妄圖把教育領域中的“異己力量”鏟除干凈,將學校變成他們反黨奪權的工具。1973年間,他們精心炮制了“一份答卷”和一個“談話記錄”的騙局。
“一份答卷”。1973年6月30日,遼寧省興城縣白塔公社下鄉知識青年、生產隊長張鐵生在參加高等學校文化考試時,不答卷,卻在物理、化學試卷背面,寫了一封不贊成文化考核的信。當時的遼寧省委書記毛遠新得知這一情況后,將原信作了刪改,指令《遼寧日報》于7月19日加了題為“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的按語發表,在按語中說,張鐵生“物理、化學這門課的考試,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對整個招生的路線,交了一份頗有見解,發人深省的答卷。”此后,《人民日報》和各地報刊均予轉載,把搞“文化考查”說成是“舊高考制度的復辟,是對教育革命的反動”,是“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反撲”。一時,《答卷》成了所謂反潮流的“代表作”,《答卷》作者也被吹捧為所謂反潮流的“英雄”。江青大肆宣揚張鐵生“真了不起,是個英雄,他敢反潮流”。在全國樹立了一個交白卷的樣板,刮起了否定文化學習的歪風。
一個“談話記錄”。在遼寧首先拋出“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之后,上海立即響應,于1973年10月,驟然間開動了全部宣傳機器,開始了一場批判“智育第一”為中心內容的“談話記錄”的“討論”。這個“談話記錄”是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的一個學員寫的,說“智育第一”的壓力使她“發悶”。“四人幫”利用這個“談話記錄”,宣揚“和資產階級習慣勢力作斗爭是長期、艱巨的任務”、“不僅對師大適用,對上海其他大學也適用:不僅對上海的大學適用,對中小學也適用;不僅對教育戰線適用,對其他如文藝、出版、新聞、體育、衛生等上層建筑、思想文化領域都有普遍意義和現實意義”。在教育戰線造成了極大的思想混亂。弄得學生讀書無理,教師上課有罪;學校教學沒計劃,學生畢業不考核;教師布置作業是“智育第一”抬頭,課堂講授就是“滿堂灌”。他們利用“談話記錄”,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此批判“習慣勢力”,將周恩來和中央一批領導人打成“復辟回潮”勢力的代表。
上一篇:“一個小學生的來信和日記摘抄”
下一篇:“一月風暴”與全面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