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唐寅》人物故事小傳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江蘇吳縣)人。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故人稱“張解元”。后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為明代中期著名書畫家,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明四家”。善畫山水,兼工人物花鳥,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書體圓潤秀麗。也工詩文,風格秾麗。有《六如居士全集》。
〔正 史〕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祝允明規①之,乃閉戶浹歲②。舉弘治十一年分試第一,座主③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筑室桃花塢,與客日般飲④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寅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謂后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吳中自枝山⑤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艷,傾動流輩,傳說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
《明史·唐寅傳》卷 二八六
〔注 釋〕
①規:勸。②浹歲:終年。浹,周匝。③座主:明清時舉人、進士對本科主考官的稱呼。④般飲:作樂酣飲。⑤枝山:祝允明的別號。
〔相關史料〕
生平閉目搖手,不道《長慶集》。如吾吳唐伯虎,則尤《長慶》之下乘也。閻秀卿刻其《悵悵》、《擁鼻》二詩,余每見之輒恨恨悲歌不已。詞人云:“何物是情濃?”少年輩酷愛情詩,如此情少年那得解?
王世懋《藝圃擷余》
解元①唐子畏,晚年作詩,專用俚語,而意愈新。嘗有詩云:“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起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君子可以知其養矣。
顧元慶《夷白齋詩話》
唐伯虎與里中生張夢晉善。張才大不及唐,而放誕過之,恒曰:“日休小豎子耳,尚能稱醉士,我獨不耶!”一日游虎丘,會數賈飲山上亭,且詠。靈曰:“此養物技不過弄杯酒間具,何當論詩,我且戲之。”事更衣為丐者,上丐賈。食已,前請曰:“謬勞諸君食,無以報。雖不能句,而以狗尾續,奈何?”賈大笑,漫舉詠中事試之,如響。賈不測②,始令賡③。張復丐酒,連舉大白④十數,揮毫頃而成百首,不謝竟去。易維蘿陰下,賈陰使人伺之,無見也,大駭,以為神仙云。張度賈遠則上亭,朱衣金目,作胡人舞,形狀殊絕。伯虎舉鄉試第一,坐事⑤免。家以好酒益落,有妒婦,斥去之,以故愈自棄不得。嘗作《答文征明書》及《桃花庵歌》,見者靡不酸鼻也。
五世貞《藝苑卮言》卷六
唐六如墓在桃花庵,日久廢傾。商邱宋漫堂中丞重為修葺,一時名士吟詠甚多。有《重表唐解元遺墓詩》一卷,內韓慕廬宗伯一聯云:“誰昔唐衢唯解哭,只今宋玉與招魂。”
查為仁《蓮坡詩話》
《彩舟記》演唐六如竊婢秋香事。偽病登山,賣身入府,悉從諸小說衍出。托名康宣,則因六如本事詩有“主人若問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句也。南京舊院有妓秋香,從良后,有舊相識求見,以扇畫柳題詩拒之云:“昔日章臺⑥舞細腰,任君攀折舊枝條。于今寫入丹青里,不許東風再動搖。”語見梅禹金《青泥蓮花記》。祝枝山亦有《題秋香便面》詩,云:“晃玉搖銀小扇圖,五云樓閣女仙居。行間著個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當時蓋有兩秋香。
楊恩壽《詞余叢話》
[注 釋]
①解元:鄉試第一名舉人稱“解元”。②不測:不可測度。③賡:多用于詩歌唱和。④大白:大酒樽,大酒杯。⑤坐事:因事獲罪。⑥章臺:宮門。此處的“章臺”源于“章臺柳”的典故。唐韓翃有姬柳氏,安史亂,兩人奔散,柳出家為尼,韓為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書記,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上一篇:《唐太宗賢妃徐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唐太宗賢妃徐惠》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唐順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唐順之》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