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胡適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糜,學名洪驛,字適之。筆名期自勝生、希疆、鐵兒、蝶兒、冬心、適庵、適廣、天風等。原籍安徽績溪人,生于上海。大學者、詩人。早年就學于上海中國公學。1910年赴美留學,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獲博士學位后于1917年回國,任教北京大學。曾參加編輯《新青年》,力倡新文學運動,《嘗試集》 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先后參與創辦 《每周評論》、《現代評論》 等,與徐志摩、梁實秋等組織“新月社”,出版《新月》 月刊。1938年出任駐美大使,1942年回國后任行政院高等顧問??箲饎倮笤伪本┐髮W校長。1949年移居美國,1958年回臺灣任 “中央研究院” 院長。有《胡適文存》等。
主要書齋號有: 藏暉室。
藏暉室“藏暉” 典出李白詩句 “至人貴藏暉”。胡適早在上海中國公學讀書時,就在其主編的《競業旬報》上以 “藏暉” 為筆名發表詩文。赴美國康乃爾大學學習后,便以《藏暉室札記》的形式,撰寫自己的留學日記,亮出自己的齋號。
1913年,他被推舉為世界學生會會長,開始在《留美學生年報》上發表《藏暉室雜錄》。以后他自稱“藏暉室主人”、“藏暉先生”。1938年,他在英國倫敦獲悉周作人附逆叛變,曾以 “藏暉先生” 名義致書周作人,勸其回頭。也許為了真正“藏暉”,他還曾把“藏”字去掉草字頭,署名“臧暉” 發表文章。其在《獨立評論》第9號上發表的 《論學潮》一文,便署此名。
胡適像
上一篇:齋號趣談·胡振郎
下一篇:齋號趣談·胡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