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政策造成近代中國落后挨打
清朝政府于1757年封閉了所有其他海關,只留廣州一口與外商貿易。同時為了限制外商活動,還設立了“公行制度”,規定外商來華貿易和其他涉外事務,均需經過清政府特許的“公行”來辦理。這種制度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前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清代的閉關政策。
不可否認,清代的閉關政策曾在某種程度上起過自衛的作用。但是,當我們看到閉關政策的自衛作用的同時,更要看到它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反動作用。當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之時,在歐州,英國的資產階級經過革命,已確立了在國內的統治地位。法美等國的資產階級也在醞釀大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同封建生產關系相比,正日益顯示出它巨大的優越性,它正促使生產力迅猛地向前發展,就在歐、美資本主義向前發展的時期,中國社會仍停滯在小農經濟的落后生產方式上。清朝封建統治者也是自我陶醉于“康隆盛世”的社會虛假繁榮之中。他們所實行的嚴厲的閉關政策把中國封鎖在自給自足的小天地里,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因此也就不能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時,世界資本主義制度正處在發展初期,英法等國家還沒有大規模侵入中國的能力,而中國的國力還比較強盛。在這種情況下,假使清政府不實行閉關政策,而是自由地開放貿易,重視和學習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并能大力引進和采用,這對中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當然是大有裨益的。封建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積極向西方學習,使自己走向富強之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富于創造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可遺憾的是,腐朽的清朝統治者卻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僅對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采取拒絕的態度,而且對國內的新發明、新創造也橫加摧殘,斥之為“奇技淫巧”。由于清政府的愚味無知,使得中國在鴉片戰爭前夕,著著落后,處處不如人,科學技術落后,生產力水平落后,打仗生產的器械落后。落后當然就要挨打。鴉片戰爭本來是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完全是正義的。然而,正義的斗爭卻由于腐朽的清政府的統治和缺乏強大的經濟國防實力而遭到失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后,帝國主義各國仍不斷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一個既貧且弱的國家。
中國人民應該永遠記住,閉關自守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這一沉痛的歷史教訓。
上一篇:錯誤的裁決造成的遺憾
下一篇:閉關自守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