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上,在商品爭標戰(zhàn)中,美國“柯達”的譽滿全球的膠卷,沒有取得奧運會專用膠卷資格,失去奧運會贊助權(quán),慘敗在日本“富士公司”手下是發(fā)人深省的。
奧運會主席尤伯羅斯,提出了本屆奧運會開支5億美元的預算。其中三分之二由企業(yè)廠商贊助解決,具體要求有四:
第一,贊助單位只限30個,多一個也不要;第二,每個贊助單位最低出資400萬美元;第三,同行業(yè)廠商中只選一家;第四,贊助廠商應(yīng)對美國青少年體育運動發(fā)展承擔長期義務(wù)。與此同時,贊助廠商可以獲得如下利益:
第一,贊助單位的產(chǎn)品可以附印奧運會會徽和吉祥物;第二,贊助廠家的商品作為奧運會專用品;第三,贊助單位可以在各運動場館任意設(shè)攤銷售本廠商品;第四,在入場卷方面可以得到特殊照顧。柯達公司十分自信地認為,憑柯達的信譽和實力,奧運會專用膠卷非它莫屬,沒有必要主動申請贊助,甚至認為在當前生意暢銷條件下,把400萬美元用在奧運會上頗感冤枉。當奧運組委會派人洽商時,他們擺出一付傲慢的面孔,屢屢討價還價,一再要求降低贊助費,反來復去,拖延半年之久,仍不表示贊助。尤伯羅斯作為美國人,本意希望美國膠卷能作為奧運會專用品,一再耐心等待。此時日本富士公司則與柯達公司相反,一再積極主動申請贊助,并不斷提高贊助費,竟達到700萬美元的巨額。尤伯羅斯在爭取柯達無望的情況下,將贊助權(quán)批給了富士公司。
富士公司一經(jīng)取得贊助資格,立即快馬加鞭,投入商戰(zhàn)之中。首先剝掉幾十萬個膠卷的包裝紙,換上印有奧運會專用膠卷字樣的新包裝;其次在各比賽場館遍設(shè)服務(wù)中心,安排出一天可以沖洗13000個膠卷的設(shè)備和人力,力爭在奧運會期間沖洗膠卷20萬個;復次,承辦放大剪輯業(yè)務(wù);再次,舉力多次攝影展覽。讓各國運動員、觀眾、旅客在奧運會上能時時處處看到富士。富士的成功.使美國感到震驚和擔心。美國報紙無不憂心地寫道,美國將在奧運會后受到更為猛烈的“富士”沖擊波。
柯達公司在失去贊助權(quán)后,才開始醒悟,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企圖“亡羊補牢”。撥出1000萬美元大作廣告;在各地公路口豎起柯達的巨幅廣告牌,上書“觀看奧運會,請用柯達”;拉運動員作廣告;主動資助美國奧運會和運動員;在奧運會之前辦一系列邀請賽和表演賽;準備贈送參加奧運會的800名美國運動員每人一臺特制柯達照像機,但為時晚矣,這些措施其影響甚微,一著失算滿盤皆輸。
柯達公司在奧運會爭標戰(zhàn)的失利說明:企業(yè)市場競爭不僅是資本、產(chǎn)品的競爭,更主要的是思想觀念、計謀、戰(zhàn)略眼光,膽略和智慧才干的競爭。
上一篇:查理一世倒行逆施被送上斷頭臺
下一篇: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