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與猜疑的較量
三國時,權高位重的曹操對足智多謀的司馬懿始終抱有猜疑之心,但終未斗過司馬氏的偽裝本能。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司馬懿被郡政府舉為上計掾。此時,曹操任司空,他得知司馬懿的名聲,決定辟請為官。但司馬懿不愿屈節事之,推說身患風痹,加以拒絕。曹操馬上懷疑他是借故推辭,便派人扮作刺客,去驗證司馬懿是否真的患有風痹。這天夜里,刺客手握寒光閃閃的利劍,潛入司馬懿的寢室。司馬懿立刻意識到這是曹操派人來驗察他病情的,便裝著風痹病重的樣子,堅臥不動,對刺客毫無反抗,任其所為。刺客認定是風痹無疑,收起利劍而去。盡管曹操詭詐,還是讓司馬懿蒙混過去。
司馬懿機智地躲過這場劫難之后,總不能永遠躺在床上不動,他十分謹慎而有節制地活動。即使這樣,也逃不出曹操的視野。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為丞相,又辟請他為文學掾,并嚴厲地對使者說:“司馬懿如再推辭,就把他抓起來!”善于審時度勢的司馬懿判定,此次如再拒絕,難逃殺身之禍、只得就職。
曹操對司馬懿的才干十分賞識,但對他“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的特點看得一清二楚,經常不露聲色地對他加以試探,看司馬懿究竟有無政治野心。他觀察到司馬懿的身上有一種機警多疑的“狼顧相”和所謂“雄豪志”,更加猜疑他,憂心忡忡地對兒子曹丕說:“司馬懿終將不甘心位居臣下。你接管政權后,他必將干預。”司馬懿敏感地覺察到曹操對他的猜疑,馬上采取了巧妙的對策。他“勤于吏職,夜以忘寢”,表現出對權勢地位無所用心的態度。曹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這才安下心來,取消了對他的懷疑和警惕,致使司馬懿的地位日益顯赫。
然而,就是在這種謙卑和偽裝的掩護下,司馬懿一步一步地實現他“竟遷魏鼎”的野心。公元220年和226年,曹操和曹丕相繼死去,魏明帝曹睿繼立,司馬懿的權勢和聲望進一步提高。以后,他見時機日趨成熟,便大殺曹氏宗室,將曹氏政權悄悄搶奪過去,到了他的孫子司馬炎時建立了晉朝,從此司馬氏坐了天下。
曹操本來是個機智多疑的人,但在司馬懿的偽裝面前,還是被蒙蔽、被戰勝了。看來判斷一個人言行的真偽是很不容易的,不能只看一時一事,必須經過長期的考驗。
上一篇:偽托與“替身作家”
下一篇:體壇失去了一位短跑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