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奴隸制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anus,483—565)拜占廷帝國皇帝(527—565在位)。他出生于馬其頓陶里西厄姆的一個農民的家庭。他的叔父查士丁出身行伍,以作戰有功升任禁衛軍統領,于518年被擁立為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便以養子身份協助他的國王叔父制定國內外的重大政策,成為宮廷中強有力的人物。527年8月叔父去世,他即位為拜占皇帝,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政治目標:“收復”西部領土,恢復羅馬奴隸制帝國。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日耳曼民族占領了羅馬帝國,西方由奴隸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查士丁尼立志要蕩平這些新的封建國家,重建政治上、宗教上雙重統一的羅馬帝國。首先,他組織人員編纂了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羅馬民法大全》,匯集羅馬帝國時代的法律,字里行間充斥著對昔日羅馬帝國光景的追念和贊頌,其目的在于鞏固東方的奴隸制帝國,為征服西方作政治上的準備。
接著他發動了征服西部地中海沿岸各國的戰爭,533年東羅馬軍隊在貝利撒留的統帥下進攻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揭開了長達20年的西部征服戰爭的序幕。534年汪達爾王國被滅亡,查士丁尼立即在該地區復辟羅馬舊制、各教堂一律復歸正統基督教,所有汪達爾人都被免除公職,汪達爾戰俘成為東羅馬官兵的奴隸,他們的妻女也被強占。查士丁尼還宣布被占領的羅馬元老院的地產,一律歸還原主。
535年冬東羅馬軍隊繼續北上,占領了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南部,536年底攻下了世界古都羅馬,滅東哥特王國。554年查士丁尼頒布《政務詔書》、恢復征服地區的奴隸制度,宣布東哥特國王托提拉時代所立的契約、贈予狀全部作廢。過去為緩和奴隸、隸農處境而采取的經濟措施一律無效。恢復原來奴隸主的財產和一切特權,規定凡離開原來土地的奴隸和隸農都應回歸原奴隸主。奴隸主重新上臺,開始對奴隸和隸農反攻倒算、奪回土地、搜查奴隸和隸農,使那些已經獲得自由的人重新淪入奴隸境地。
查士丁尼復辟奴隸制度的反動措施引起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強烈反抗,568年倫巴德人在奴隸和隸農起義的配合下,從北方攻入意大利,拜占廷軍隊被趕出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十多年后西哥特人又奪回了被拜占廷占領的西班牙。查士丁尼的倒行逆施遭到人民的怨恨,565年在舉國一片咒罵聲中死去。
查士丁尼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國王,但是他也是一個不識時務的國王。他一生的活動和事業都背離歷史的前進方向,所以注定要被歷史所淘汰。
上一篇:境遇坎坷的林芙美子
下一篇:大成國起義戰爭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