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何忽然去世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皇太極像往常一樣,忙碌一整天.當天晚上亥時,他端坐在清寧宮南炕上突然就停止了呼吸,時年才五十二歲。
噩耗來得是這樣的突然,令人無比震驚!宮中的人們努力回憶,皇太極去世的當天,實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毛病。再追憶去世的前一天,他還親自冊封女兒與女婿固倫額駙奇塔特、弼爾塔哈爾浩命、儀仗。同時,還在崇政殿為第五個女兒固倫公主下嫁內(nèi)大臣和碩額駙恩格德爾之子索爾哈舉行盛大儀式,從和碩親王以下、甲喇章京以上,以及來朝的外藩蒙古王公,還有朝鮮國王李保的兒子等都來朝賀。如再往前追溯一下,至少也有三四個月,他都沒有發(fā)生特別明顯的病癥。
在清代官修史書中幾乎都記載說清太宗皇太極死時是“無疾而終”。這種說法,作為表示他一生赫赫文治武功,死而無憾,好像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定論。豈不知恰恰就是這種記載,既不符合實際,也給后人留下了一個不解之謎,因而產(chǎn)生了種種推測。
司以肯定,皇太極之死,絕不是“無疾而終”,事實上,他是病死的,只是清代官方史書沒有公開告人。
那么,皇太極到底死于什么病?清朝官方史書沒有透露任何蛛絲馬跡。但朝鮮史書透露了一點信息,《李朝實錄》載:四月初六,清人向長住沈陽的國王之子問藥,認為皇上得的是風眩病,希望朝鮮提供中草藥竹瀝,而且要請名醫(yī)給皇太極治病。按他們的記載,用竹瀝治風眩病,竹瀝主治化痰、去熱、解煩悶等病癥。皇太極一生勞累,去世前幾年諸事更加繁重.,加上宸妃之死,精神受到打擊,情志不舒,痰火上升,血熱上涌,頭昏眩,平素痰火重,容易引起中風癥,血壓升高,猝然死亡。皇太極所患病應不出這個范圍,而且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個別史書說皇太極患“痰疾”而死,恐不準確。痰是其他病癥引起的,僅僅一個痰還構不成重病,也沒有前兆。也有人認為,導太極因懷念宸妃過度傷感而死。事實上也未必如此,宸妃去世之前,皇太極已經(jīng)患病,但可以肯定,宸妃之死加重了他的病情,給本來已先病的身體帶來進一步損害,體質(zhì)下降經(jīng)不起再添新病。皇太極一生備極勤勞,既馳騁于疆場,又日理繁重政務。由于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沒有放松的時刻,嚴重損害了健康,致使他積勞成疾,病兆頻頻發(fā)生,當潛伏的重病一朝突發(fā),瞬息之間就奪去了他旺盛的生命。據(jù)此判斷,他應該是因中風而死的。
上一篇:皇后的喪儀制度-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皇太極何以能制服多爾袞-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