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臣的不幸婚姻
1964年1月24日,正值數九隆冬,一代鼓曲名家王佩臣溘然長逝于津門寓所。
王佩臣本名車小貴,1901年出生于京東通縣車家屯,其父車漢文系說唱藝人,小貴自幼隨父學唱平谷調大鼓,14歲登臺演唱,一炮而響。后進京在東安市場演唱,聲譽鵲起。25歲后在京津兩地曲藝場與劉寶全、榮劍塵等名家同臺,被譽為“鐵片女鼓王”。
王佩臣系三十年代初期開始用名,斯時,車小貴除拜王憲章為師,繼續深造說唱藝術,并與弦師潤海清、盧成科合作,對鐵片大鼓進行了板式、唱法、弦樂上的革新。她除了加工傳統曲目《太公賣面》、《劉伶醉酒》、《獨占花魁》、《玉堂春》外,并上演了《妓女自嘆》、《妓女悲秋》、《從良嘆》等曲目,通過舞臺、電臺、唱片傳播,在群眾中影響深遠,由于在音樂唱腔上慣唱半音,以柔媚拖拉見長,世稱她所唱為“酸腔軟調”的“醋溜大鼓”。
王佩臣個人生活曾遭不幸,她從不愿逢迎權貴,賣身投靠,又難覓知己結為伴侶。二十年代中期有一王先生曾與其談及婚嫁,限于種種客觀條件未成事實,據聞王佩臣之名即由此而來。至40年代初期,一位以拉膠皮車為業的洪姓青年,因同情、憐憫之凄凄清孤寂,主動與之結合,惜洪某方屈弱冠,王長其廿歲,他們在南市福安、大東館公開同居,王竭力從各方面滿足青年夫婿的生活需求。正如當時報刊所載:“王佩老大臣不但在住房內養貓養狗,還養活著一個20多歲的大小伙子,彼此關照,倒也相安無事……”后來因洪某對王情感日益淡化,王決心與其分居,攜女隱居教堂后,很少與洪來往。王佩臣之死顯然與洪某對其精神虐待有關。而當人們調查詳情時,王佩臣在世時,總是謙虛地說:“罷了!甭提他了!有這樣的好領班,我就死而瞑目了!”
男女結合總有一定契因,可以打破年齡的限制,但還是以條件相近為宜。
上一篇:王偉因才而死
下一篇:王充的著作大都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