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政治家克拉蘇利欲熏心
馬爾庫斯·里基尼烏斯·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公元前115—公元前53)出身于古羅馬共和國的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父親曾任羅馬的執政官,監察官及西班牙總督,后自殺身亡。
克拉蘇于公元前86年,從西班牙到非洲,投奔當時的名將麥特魯斯,不久,因與麥特魯斯反目而追隨蘇拉。公元前83年,他隨蘇拉出征意大利,在蘇拉戰敗時,他卻大獲全勝,聲名大振。克拉蘇乘蘇拉沒收政敵財產之機而致富。公元前73年,意大利爆發了斯巴達克領導的奴隸大起義。執政官喀勞狄烏斯和普布利烏斯·瓦里尼烏斯先后因率軍鎮壓斯巴達克起義失敗而解除了軍權。克拉蘇被元老院任命為古羅馬統帥后,恢復殘忍、落后的“十一 抽殺律”,即將戰敗的軍團,把士兵分為十人一組,每組當眾處死一人,迫使士兵在戰爭中勇往直前。不久,他殘酷地鎮壓了斯巴達克起義,將被俘的六千名起義者全部釘死在羅馬通向卡普亞的大道兩旁。
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為鎮壓西班牙起義的劊子手龐培一起當選為執政官,他們彼此之間爭權奪勢。公元前63年,蘇拉的部下喀提林與愷撒等人在克拉蘇家中密謀發動政變,待占領羅馬城后舉克拉蘇為獨裁官、愷撒為騎兵長官。陰謀敗露后,喀提林戰死。克拉蘇一度隱退。經愷撒周旋調解,克拉蘇與龐培握手言和。公元前60年,克拉蘇與愷撒、龐培結成“前三頭同盟”,企圖將羅馬共和國的國家權力轉移到少數將軍之手,實行寡頭專政。在同盟的支持下,愷撒于公元前59年任執政官,不久,克拉蘇與龐培矛盾加深,危及同盟。公元前56年,為了鞏固三頭同盟,克拉蘇等三巨頭在伊特魯里亞北部的路卡舉行會談,達成協議:在愷撒的協助下,克拉蘇與龐培于公元前55年當選執政官,任滿后,龐培為西班牙總督,克拉蘇任敘利亞總督,任期五年,愷撒任高盧總督五年。克拉蘇急功近利,在執政官任斯未滿時,就急于出掌敘利亞行省。公元前54年,克拉蘇輕易占領美索不達米亞,貪婪地搶奪東方的財富,激起民憤。克拉蘇貪圖更大的軍功,不聽帕提亞國王赫羅德斯的善意勸阻,于公元前53年,率七個軍團出征帕提亞。足智多謀的帕提亞青年統帥蘇列那,將羅馬軍誘入兩河流域北部的無水荒原,擊斃克拉蘇的兒子小克拉蘇。克拉蘇棄傷員,逃到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卡爾萊附近被帕提亞人俘虜,處死。帕提亞人割下克拉蘇的頭顱作為戰利品,獻給赫羅德斯國王。
克拉蘇之死表明:權力欲會使人利令智昏,企圖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必遭到正義者的反抗,克拉蘇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似的反抗潮流中,自趨滅頂之災,是咎由自取。一個人軍隊再多,權力再大,如果利欲熏心,貪得無厭,對人民敲骨吸髓,剝削無度,必將失去民心而垮臺。
上一篇:古琴音樂的衰落
下一篇:古羅馬皇帝尼祿放蕩昏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