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學·中西結合與傳統水利的發揚——現代水利史研究·三峽大型巖崩和滑坡的研究
長江三峽上游一些地段巖性不穩定,有發生大型巖崩和滑坡的危險。那么,今后幾百年本區巖崩滑坡最大會有多大規模?發生頻率如何?其時空分布有什么特點?對三峽工程有多大影響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單純依靠地質分析是難以得出肯定答案的。因為邊界條件太復雜,精密計算和模型實驗無能為力。而這一帶的歷史巖崩、滑坡的記載長達二千年之久,于是我們從1984年開始,從文獻、考古、地質查勘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得出了如下結論:在過去的二千年里,大型巖崩滑坡的發生集中在幾個地段;有集中發生的周期; 最大規模的巖崩滑坡的后果是嚴重縮窄江道,并斷航幾十年,但未形成穩定經年的攔江堆石壩; 可能對三峽工程構成威脅的最近的大型滑坡是在上游二十六公里處的新灘; 黃臘石滑坡具有最大的危險性,需要預先進行整治。由此可見,巖崩滑坡不致影響三峽建設。這項成果的優勢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問題。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為它是實際上發生過的而且就發生在這個江段上。可見,與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相比較,歷史模型考慮的邊界條件是較完備的,所反映的結果是綜合的,多維的,可以彌補數理模型之不足。由于本報告的客觀實在性,已被有關部門采用并收入三峽工程論證文集中。
上一篇:清初儒學
下一篇:三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