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大放異彩的少數民族文學·維吾爾古典長詩《福樂智慧》和《真理的入門》
《福樂智慧》原名“Kutadolu Bilik”,意為“賦予(人)幸福的知識”。它是公元11世紀維吾爾族詩人優素甫·哈斯·哈吉甫創作的一部勸誡性長詩。全詩共存一萬三千二百九十行,由八十五章正文和三個附篇組成,另有兩篇序言。它通過國王日出、修道士覺醒、大臣月圓及其兒子賢明四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人物形象間的對話,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法度、倫理道德、哲學、治國之道等問題的看法。它是維吾爾族古典文學的杰出代表作,在中國古代文化史和中亞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優素甫·哈斯·哈吉甫于公元1018年或1019年出生于喀喇汗王朝的巴拉薩袞(即漢文古籍中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托克瑪克西南),卒年不詳。《福樂智慧》“在巴拉薩袞開始命筆,1068年到喀什噶爾(喀什市)后繼續寫作,于1069年完成”共創作了十八個月。《福樂智慧》是維吾爾族人信奉伊斯蘭教后的第一部巨大詩作。全詩用純粹的回鶻語(古代維吾爾語)寫成,被人們認為是那一時代面臨阿拉伯文化的挑戰而堅持自身文化傳統的典范。與此同時,作者利用生活于中國、希臘、印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交匯之地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使作品由突厥語民族的傳統文化、伊斯蘭文化、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等融合而成,是從喀喇汗王朝獨特的、渾然一體的合成式文化中脫穎而出的。
《福樂智慧》同時又是一部極優秀的長詩。全詩使用阿魯孜韻律的木塔卡里甫格式和瑪斯納維體寫成,用清新、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了抽象而枯燥的哲學概念。它通過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的對話,讓讀者在文學欣賞中受到薰陶,接受教益,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說教和教條式的勸誡。作品中處處可以看到這樣優美的詩句:“倘無百犬對之狺狺狂吠,怎能被稱作無畏的蒼狼。”“求取才德像捕捉白鷹一樣困難,你要把才德看作白鷹一般。”“旭日之所臨,無論優劣,它光芒普照,巨細無遺。”《福樂智慧》成書后,廣為流傳。它不僅在喀喇汗王朝受到極高評價,而且對當時周圍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后世的文學都產生過很大影響。現在它已譯成漢、英、俄、德、土等多種文字。
《真理的入門》也是維吾爾族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是繼《福樂智慧》后的一部長篇勸誡詩。作者阿赫瑪德·尤格納克是個盲詩人。作品完成于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全書共十四章,四百八十行,外加后人的跋詩二十八行。除前五章序言和最后兩章之外,主要論述了知識的益處、慎言、慷慨與吝嗇、謙遜與驕傲、寬容與忍耐等勸喻內容。由于作者生活于喀喇汗王朝衰落時期,所以《真理的入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凋敝,控訴了社會的不平,對勞動人民寄予了同情。比如:“手藝人在世界上何罪之有?為什么他常常陷入痛苦與憂愁?抬舉那些貪婪者而打擊善良人?難道這不幸的世界已經腐朽?”《真理的入門》用阿魯孜韻律的木塔卡里甫格式寫成。除序言外,大部分是押aaba腳韻的四行詩。由于作者在駕馭語言方面有很高的技能,使讀者感覺不到敘述哲理的枯燥無味。
上一篇:吳越文化·吳越獨特的師爺文化·紹興師爺的衰落及原因
下一篇:天山文化·大放異彩的少數民族文學·維吾爾英雄史詩《烏古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