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和德川幕府時代的農民政策
豐臣秀吉(1537—1598)和德川家康(1541—1616)都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們兩人都曾為日本的統一和國家的發展作出過貢獻。日本歷史對他們兩人的功過都有許多評述。這里僅談一談他們的農民政策。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對日本農民的問題相當重視,他們都認為“百姓(農民)是天下的根本”,沒有農民的勞動,他們的就不能維持其統治。從豐臣秀吉時代開始,就把過去由領主統治農民的政策,改革為由將軍大名直接統治農民的政策。公元1599—95年,豐臣秀吉在全國實行檢地制,史稱“太閣檢地”,具體辦法是首先統一全國土地田畝的標準數量,每一段為三百步,其次把水旱田分為四等,即上中下和下下四等,每等級有不同的租率和絕對納租量,第三,每段有一個年貢擔負人(作人),稱為一地一作人,租稅以實物交納。為了便於管理和統治,他命令將納租農民進行登記造冊,并劃分行政區。嚴格規定農民不得放棄田產,出外謀生。從此日本的百姓失去了自由,被束縛於土地上,為統治者生產勞動。
德川家康時代,豐臣秀吉所實行的檢地制進一步向全國推廣,日本農民在政治上受到更加嚴格的控制,在經濟上受到更加殘酷的剝削。政府明確規定,農民每塊土地應向國家和領主交納的數量。其原則是只能給農民留下最低的糧食種子需用量,其余全部上交,用德川家康的寵臣本多正信的說法,“讓百姓無所余,又無不足;這樣進行征收,才是治民之道”,也就是說使農民餓不死又活不好。為了達到他們強制征收農民的剩余產品甚至必需的產品的目的,十七世紀德川在全國推廣行政村制。每個村設立由富裕農民擔任的村長,組頭和百姓代等官職直接統治和管理農民。村內建立五人“連坐制”,以近鄰五六戶組成“五人組”,整個組內成員,如有人不交年貢,或逃亡,或犯罪,全體成員連坐。不僅如此,為了能使農民老老實實為幕府工作,還公布了“慶安觸令”。此項法令把農民視為“不懂利害,也沒有長遠打算的人”,因此法令詳細規定了農民日常生活應遵守的細則:農民不能經常吃稻米,只能吃雜谷、大豆葉、小豆葉、豇豆葉、薯芋等。農民不能隨意休息,“男人耕地,女人織布和做晚飯,夫婦都應勞動,即使是美貌的妻子……喜歡喝茶聊天,游山玩水,就得和她離婚”,農民不能供養更多的子女,“有田不多,難于度日的人,如果孩子多,就要送人,要給人使喚……”等等。
這就是豐臣和德家康的農民政策,在他們看來日本農民只不過是幕府生產年貢的工具,其結果是勞動生產率低下,農民暴動頻仍。
上一篇:東歐各國聯合作戰,條頓騎士兵敗被殲
下一篇:二七年三大起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