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汗防御不利國破人亡
16世紀中期,喀山汗國是俄羅斯東部的一個重要敵人,它與土耳其、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汗國和諾蓋帳汗國結盟,對俄羅斯的擴張行動構成阻礙。為拔掉這個俄羅斯擴張路上的釘子,俄羅斯從15世紀末起,就不斷組織對喀山的遠征,但均沒有得到最終成功。1552年,俄羅斯為遠征喀山汗國做了周密的準備。遠征前一年,俄羅斯人在通往喀山的道路上新建了斯維亞什斯克要塞;通過外交途徑使諾蓋帳汗國脫離反俄聯盟;伊凡四世進行軍事改革,俄軍的組織和技術裝備有了很大改善;確定明確的戰略意圖,其計劃是,將俄軍各國集結在莫斯科以南的科洛姆納和卡希拉地區,以便擊退克里木韃靼人可能進行的襲擊,然后迅速向喀山推進,實施周密準備的強攻,奪取喀山要塞。這樣一來,就使力量薄弱的喀山汗國處在非常不利的形勢下,使它的失敗成為不可避免。
1552年6月16日,俄軍從集結地域出發,6月24日,以一部兵力擊潰了進逼圖拉并得到土耳其精兵部隊加強的克里木汗杰夫列特——基列的軍隊。7月3日,俄軍兵分兩路向喀山進發;先遣團、加強團和右翼團經梁贊至喀山,左翼團、警衛隊和沙皇衛隊經弗拉基米爾、木羅姆至喀山。3、4月間,俄軍攻城炮兵、彈藥和糧食已經水路運抵斯維雅什斯克,各路縱隊每晝夜平均行程25公里,于8月4日在博龍切夫古城遺址會合,然后成一個總縱隊繼續開進,于8月13日抵達斯維雅什斯克,8月23日包圍喀山。
當時的喀山形勢惡劣。圍攻喀山的俄軍有15萬人,150門火炮,而喀山汗亞季加爾的軍隊只有65000人,100門火炮。為了迎敵,亞季加爾汗做了戰斗部署,其計劃是,在亞潘恰的30000人野戰部隊和馬里人同盟軍的支援下,由要塞衛戍部隊對喀山采取積極防御,馬里人的任務是從后方對俄軍各團實施突擊。可是,要塞衛戍部隊只有33000人和70余門火炮,決定防御戰的艱苦程度是可以想像的。對喀山形成包圍后,俄皇伊凡四世也制定了軍事計劃:擊潰敵人的野戰部隊,以后經過周密的炮火和工程準備,猛攻要塞。喀山汗亞季加爾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感到困守孤城終難保全,因而采用主動出擊戰術。從8月23日開始,喀山以15000人的兵力連續出擊,但始終沒有對俄軍造成有效的打擊,俄軍的圍困也越來越殘酷。8月29—30日,俄軍用連綿不斷的塹壕、板墻、土筐將喀山團團圍住,布署了幾個炮兵連炮擊要害。為了炮擊城內街區,俄軍工程師伊凡、威羅德科夫設計一個方案,為50門火炮建造了一個13米高的活動炮塔,向城內放炮。俄軍還在城墻腳下挖掘地道放置地雷,炸毀了要塞的城墻和城門,破壞了喀山的供水系統。8月30日,俄軍戈爾巴特——舒伊斯基指揮的部隊將亞潘恰部隊擊潰,隨后攻占了喀山野戰部隊的各支撐點。在失掉防守陣地后,喀山軍隊進行了最后的抵抗。他們拒絕放棄喀山城,受到俄軍7個縱隊的強攻。10月2日中午,沙皇同預備隊投入戰斗,喀山守軍全部被消滅。
喀山汗國的失敗,是在力量對比過于懸殊的情況下形成的。喀山軍隊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殊死搏斗,顯示了較強的戰斗意志。但它孤立無援,沒有喘息時機,終于被滅亡了。
上一篇:君無行臣無義
下一篇:固步自封遭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