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閱卷
在科舉考試中,有一種更可怕更可惡的腐敗現象,即是有一定水平的考官偏要任性胡來。他做出了荒唐的事情來,卻仗著一副有一定水平的假面,使無辜的人白白受了害,還往往難以認識他們的荒唐把戲。
清代道光年間當國二十多年的穆彰阿,是嘉慶年間的進士,據說還是個憑本事考出來的進士,雖然比不上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卻也絕不能說是個等閑之輩。但是他當主考官的時候,卻把閱卷視同兒戲。同考官們推薦給他的卷子,他一個字也懶得看。他區分優劣、評定等第是一個讓考生們“聽天由命”的最省力的辦法:摸鼻煙壺。他有兩個外形完全一樣,做工非常精巧的鼻煙壺,一個是白玉的,一個是琥珀的,顏色不一樣。他把這兩只鼻煙壺都放在一只口袋里。閱卷的時候,他把一批卷子放在條幾上,焚上一爐香,鄭重其事地向著天上主管文運的“文昌帝君”拜上三拜,然后坐下來用他的鼻煙壺定取舍。他拿過一份卷子,從袋子里摸出一只鼻煙壺,如果是琥珀的鼻煙壺,這卷子就算被“文昌帝君”看中了,予以錄取。如果摸出的是白玉的鼻煙壺,這份卷子就不錄取,算是“文昌帝君”沒有給他文運。他就這樣一份份地祈靈于鼻煙壺。如果摸到琥珀鼻煙壺的次數多,取夠了名額,其他卷子就一律作為廢卷處理。穆彰阿這樣了好些次,許多落第舉子都以為自己臨場失手,沒有考出水平,被蒙在鼓里。直到穆彰阿垮臺,才真相大白,舉國嘩然。
穆彰阿的閱卷方式,可以稱得上是千古奇聞。由此可見封建時代人才選拔的腐敗和黑暗。但說奇又不奇,在封建專制主義時代,把人才當作兒戲的人和事,又豈止一個穆彰阿!
上一篇:黑陶藝術再現難
下一篇:“下·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