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帶來的失業問題
今天,當人們熱衷于談論技術進步的話題,并津津樂道于它給人類帶來的種種文明、方便和幸福時,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技術進步帶來的失業問題。
勞動力密集的傳統工業(即夕陽工業),在經受了一次次經濟危機的打擊之后,把希望越來越多地寄托在技術進步上,以求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于是,以往那一排排穿著白罩衣的工人手工裝配產品的情形不見了,代之以電腦控制下的高效率自動設備機械手,大批工人因此丟掉了飯碗。在美國的福里莫斯特·麥克森公司,由于使用了電腦管理藥物分發業務,本公司的貨棧職工由一百四十人減至十二人,失業率91%;美國大通電氣公司在實行自動化后,三萬七千名裝配工有一半被裁員,失業率50%。據美國國會預算局估計,電腦技術的廣泛運用將在2000年前擠掉七百萬個就業機會。
有人說,新技術的應用產生了新興工業(即朝陽工業),它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是的,新技術確實為人們提供了許多新的機會,電腦的使用就帶來諸如程序設計員、系統分析員、維修技術員、設備控制員等新的位置,但問題是,如何使那些失業者更好地接受技術培訓,以便順利地轉移到新的崗位上去。對更多的人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原有工作的喪失就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意味著長久的艱難歲月。另外,朝陽工業也并不擁有在商業上事事遂心的通行證,異常激烈的競爭往往使許多新企業也面臨著倒閉、破產,這對那些剛剛在朝陽工業中找到飯碗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寒而栗。
由此可見,技術進步對業已存在的失業大軍,無疑是雪上加霜。隨著技術革命的到來,失業問題將日趨惡化,并且難以解決。這與技術進步帶給人們的種種好處相比,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遺憾。
上一篇:扶蘇赴死于糊涂
下一篇:抗戰時期湖西“肅托”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