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九
李將軍列傳
“飛將軍”李廣是驍勇善戰、智勇雙全的英雄。他一生與匈奴爭戰七十余次,常常以少勝多,險中取勝,讓匈奴人對他聞風喪膽。然而,這位戰功卓著的一代名將卻終身未得封爵。
智退匈奴
將軍李廣是隴西郡成紀縣人。他的祖先是秦將李信,就是追獲燕太子丹的那位將軍。李廣的家原來在槐里縣,后來搬到成紀。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之術。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舉向蕭關入侵,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于騎射,斬殺了許多敵人的首級,所以被任命為漢朝廷的中郎。李廣的堂弟李蔡也被任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騎常侍,年俸八百石。李廣曾隨從皇帝出行,常有沖鋒陷陣、抵御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文帝說:“可惜啊!你沒生在好時候,如果讓你正趕上高祖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匈奴大舉進攻上郡,天子派一名宦官跟隨李廣學習作戰,抗擊匈奴。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飛馳,半路上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把宦官射傷了,幾乎將他的隨從騎兵全部殺光了。宦官逃回到李廣那里,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于是李廣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走了幾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分開,兩路夾擊。他親自去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這時,李廣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奔馳而來。他們也看到了李廣,以為是誘敵的騎兵,吃驚之余跑上山去拉開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十分驚恐,想飛馳逃跑。李廣說:“我們距離大軍有幾十里,如果我們轉身逃走,匈奴勢必追殺,我們難逃一死。現在我們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為大軍就在附近,必定不敢攻擊我們。”李廣下令騎兵:“前進!”騎兵向前進發,到了距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李廣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么多,并且又離得那么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沒有逃跑之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于是匈奴騎兵最終不敢來攻擊。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飛奔,將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射死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里,解下馬鞍,命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這時正是黃昏時刻,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十分奇怪,不敢貿然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撤走全部人馬。第二天早晨,李廣才回到他的大軍營中,大軍始終不知道李廣的去向,所以無法隨后接應。
飛將傳名
后來,漢朝用馬邑城引誘單于,派大軍埋伏在馬邑兩旁的山谷中,李廣任驍騎將軍,由護軍將軍韓安國統率。匈奴單于察覺了漢軍的計謀,率軍撤走,于是漢軍都沒有戰功。四年以后,李廣由衛尉升任為將軍,從雁門關出發進攻匈奴。匈奴兵多,打敗了李廣的軍隊,生擒了李廣。單于聽說李廣很有才能,下令說:“俘獲李廣一定要活著送來。”當時李廣受傷生病,匈奴人將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兜里。走了十多里,李廣看到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就飛身躍上匈奴少年的戰馬,將其推落馬下,打馬向南飛馳數十里。匈奴出動幾百名追捕的騎兵來追趕他,李廣一邊逃一邊射殺追來的騎兵,因此得以逃脫。李廣回到漢朝京城,朝廷把李廣交給執法官吏。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該斬首。李廣用財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轉眼間,李廣在家已閑居好幾年。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將韓安國將軍打敗了,韓將軍遷調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見李廣,任命他做右北平太守。李廣駐守右北平,匈奴聽說后,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他好幾年,不敢輕易向右北平入侵。李廣為官清正廉明,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也總與士兵在一起吃飯。李廣一生共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俸祿的官,家中卻沒有什么財物,也從不談及家產方面的事。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賦,即便是他的子孫或外人向他學習,也沒人能趕得上他的。
征戰無功
沒過多久,石建去世,于是皇上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的職務任郎中令。元朔六年(前123),李廣又被任命為后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討伐匈奴。許多將領因斬殺敵人首級符合規定的數目,以戰功而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兩年后,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兩條路行進。行軍約幾百里后,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奔往匈奴軍中。李敢獨自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回來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啊!”士兵們這才放心。李廣將軍隊布成圓形兵陣,面朝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完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親自用大黃弩弓射殺匈奴的副將,殺死了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去。這時天色已晚,官兵都面無人色,可是李廣卻依然泰然自若,更加注意整頓軍隊。從此軍中官兵都更加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李廣率兵又去奮力作戰,博望侯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才解圍退去。漢軍非常疲憊,所以也沒有去追擊。當時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搬兵回朝。按漢朝的法律規定,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限期,應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慷慨自刎
元狩四年(前119),李廣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出邊塞以后,衛青因捉到敵兵,知道了單于的駐地,就自己帶領精兵去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隊伍合并,從東路出擊。東路有些繞遠,而且大軍行進在缺少水草的地方,根本不能并隊行進。李廣就親自請命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如今大將軍卻命我改從東路進軍,況且我從年少時就與匈奴作戰,到今天才有一次與單于當面對敵的機會,我愿做前鋒,先和單于決一死戰。”大將軍衛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告誡,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要讓他與單于對敵,否則恐怕不能俘獲單于。大將軍不答應他的請求,命令長史寫文書發到李廣的幕府,告訴他說:“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照文書上寫的做。”李廣不向大將軍告辭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惱怒地前往軍部,領兵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后從東路出發。軍隊沒有向導,時常迷路,最后落在大將軍之后。大將軍與單于交戰,單于逃跑了,衛青無功而返。大將軍向南行穿過沙漠,遇到了前將軍和右將軍。李廣謁見大將軍之后,返回自己軍中。大將軍派長史帶著干糧和酒送給李廣,順便詢問李廣和趙食其迷路的情況,衛青要給天子上書報告軍情的詳況。李廣沒有回答。大將軍派長史急切責令李廣幕府的人前去對質受審。李廣說:“校尉們沒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現在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對質受審。”
到了大將軍幕府,李廣跟自己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就與匈奴打仗,算下來大小也有七十多次,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繞遠的路,偏又迷路,難道這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于是李廣就拔刀自刎了。他軍中的所有官兵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也不論老的還是少的,都為李廣落下淚來。右將軍趙食其被單獨交給執法官吏,應判為死罪,用財物贖罪,降為平民。
上一篇:木華黎列傳
下一篇:李自成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