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基地不安全帶來的惡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法兩軍在凡爾登地區展開長達10個月之久的大會戰,雙方為此消耗了巨額錢財,發射了4000多萬發炮彈,損失了上百萬官兵。
然而,對這次重大戰役的結局起決定作用的諸因素中,竟有一個是一發偶然射偏方向的法軍炮彈。
1916年4月初,在雙方曠日持久的混亂中,法軍的一發炮彈,無意擊中了德軍的彈藥秘密補給基地,引起了這次大戰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爆炸,一下子把德軍的45萬發大口徑炮彈全部銷毀,并致使德軍許多門大炮癱瘓在陣地上。本來處于劣勢的法軍,立刻抓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戰機,對德軍缺少彈藥而又來不及轉移的炮兵陣地逐個進行猛烈炮擊,將德軍的十六點五英寸的重型大炮全部摧毀,也因此挫敗了德軍制定的“炮兵摧毀,步兵占領”的作戰方案。最后,德國軍隊被完全趕出了法國國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朝著有利于協約國集團的方向發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期,由于德國方面的武器裝備比較精良,軍隊戰斗員的素質較高,以及戰略戰術的對路,致使德軍在與法軍的軍事對峙中,始終占據著主動地位。在這次重要的凡爾登會戰中,德軍也先占優勢,只是由于后來包括秘密彈藥庫爆炸等原因,才使德軍由優勢轉為劣勢。彈藥如同軍隊的糧食或血液,沒有彈藥就無法打仗,因此,為了保證戰役的勝利,對彈藥的制造、存放和運輸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這次德軍彈藥庫的大爆炸,一方面有著法軍意外射偏方向流彈擊中目標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著德軍本身對彈藥存放的疏忽,諸如地點還不十分隱蔽,彈藥存放過于集中等等。因此,意外的失誤招致重大戰役態勢的根本轉變。這一教訓不能不使兵家銘記在心。
上一篇:建安作家的早夭
下一篇:彼得一世教育改革成果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