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讀書法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借用《孫子兵法》中的“八面受敵”、“以眾擊寡”語言來概括一種讀書方法:即“八面受敵”的書,“以眾擊寡”的讀。
蘇軾的勤奮好學在當時是很出名的。他讀書歷來講究深鉆細研,常常邊讀邊抄邊背誦,在抄寫中不斷加深理解。他最反對“一目十行,不假思索”,后人常把“多讀、熟看、手抄、深思”總結為蘇軾讀書學習的要領。
一次,有位朋友去拜訪蘇軾,很久之后蘇軾才出來迎客,并道歉說:“剛才抄了一點《漢書》,失禮了。”客人大為驚訝。蘇軾于是繼續說:“我已經是第三遍抄《漢書》了。第一遍我每段只抄三個字為題,就可以記憶全段;第二遍每段只抄兩字就行;現在只抄一個字就足夠了。”客人取過蘇軾的抄書筆記,任選一字發問,蘇軾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整段文章,并可以講解。
蘇軾的這種治學態度和獨到的功夫,讓世人贊嘆不已。他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方面無一不精,淵博的學識也備受人們羨仰。當時,登門求教于蘇軾,請教治學經驗的人絡繹不絕。蘇軾幾番思考,終于根據自己長期的切身體會,總結出一種讀書方法:“八面受敵”,“以眾擊寡”。通俗地解釋就是:一本書往往內容豐富,頭緒多,好比“八面受敵”。而只要專心的一遍遍地讀,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分別理解,“以眾擊寡”,最終一定會把全書都弄通讀懂。
后來,蘇軾在給一位應考學生的回信中再次具體地闡述了這一讀書方法,這封信的題目是:《又答王癢書》。
信中說:古往今來的書各種各樣,浩如煙海,即使一本書的內容也繁復紛雜。然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閱讀。因而,善于讀書的人,就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的放矢地獵取知識。每次讀書,專心于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從一個角度閱讀,不同時考慮別的方面。研究別的問題,也這么一遍遍專攻。這樣一遍遍讀書,雖然表面上很笨拙,但各方面知識都掌握得牢固,運用起來也應對自如。這一讀書方法比那種漫無目的,泛泛而讀的方法要有效得多。
蘇軾在這封信中用兵家語言比喻讀書:如果“八面受敵”,就不應“八面出擊”,而應集中優勢兵力“各個突破”,“以眾擊寡”,最終取得讀書的勝利。
蘇軾幾十年采用這種方法讀書,學得扎實的知識功底。他讀《漢書》三遍,每次目的都不同。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習用兵方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數遍之后,他對《漢書》的各方面知識就有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蘇軾的這種讀書方法,影響深遠,可謂是“讀書的絕妙方法”,而他自己也受益匪淺。絕妙的讀書方法、刻苦的攻讀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知識素養,并最終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被譽為北宋時期的全才作家。
◆這種讀書法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每次讀書都要有明確的目的;二是不要分散精力,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于一個方面。
上一篇:蘇秦錐刺骨
下一篇:蘇颋馬廄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