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暗種禍根
曹植自幼天資聰穎,十幾歲時即能誦讀詩論辭賦數十萬言,并能自作文章。曹操讀了他的文章,竟懷疑是由他人代筆。他十九歲時,鄴城(古都邑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磁縣東南)銅雀臺建成,曹操領兒子們登臺,要他們各作一篇“銅雀臺賦”,曹植不假思索、援筆立成,令曹操驚異不已。曹植為人隨和,生活簡樸,對曹操平時所提的各種疑難問題,都能應聲而對,因此曹操對他最為寵愛。認為他是兒子中最可定大事的,寄予極大的希望,幾次準備立他為太子。由于幼得父寵,曹植養成了倜儻不群、恃才傲物的作風,言行無拘,飲酒不節。尤為嚴重的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他趁曹操離鄴外出之機,違犯禁令,私開司馬門,行馳御街之中,觸怒曹操,處死了參與其事的公車令,從此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二十四年(公元219),曹仁被關羽包圍,曹操任命曹植為中郎將,行征虜將軍,率軍援救曹仁。軍情緊急,刻不容緩,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無法受命,曹操只得自認識人錯誤,臨時改派別人。公元二二○年,太子之爭的勝利者曹丕代漢做了皇帝,從此,曹植便開始了自己悲慘的命運:朋友被殺,封地屢遷,一貶再貶,整天生活在曹丕鷹犬的監視之下。明帝曹睿繼位后,他雖上疏數次以求任用,均被置之不理,四十一歲時,終因困頓苦悶、抑郁成病而英年早逝。
造成曹植悲慘命運的直接原因雖屬曹丕父子心胸狹窄、挾私報復,而導演者實為乃父曹操。曹操惑眼于曹植文學才華的超群,卻忽略其政治才能的平庸,竟準備把他推上太子之位。既促使了曹植重文(文學)輕武(政治、軍事)取向的畸型發展與任性驕縱個性的惡性發展,培養出一個文學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也早早地在善用心計權術、慣于矯情自飾的曹丕心中埋下忌恨的種子,終于在他身后演出一場煮豆燃箕、同室操戈的悲劇,這一切自然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上一篇:定海喪師
下一篇:宦官——特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