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斗爭的擴大化對教育領域的波及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重新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風運動,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為內容。從5月初到6月初,中共中央曾多次號召黨內外群眾幫助黨整風,召開各種會議,聽取黨內外群眾的意見。在各種座談會、鳴放會中,絕大多數人積極響應號召,提出了大量的批評和建議,但也有極少數人,借鳴放之機,從根本上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面對復雜情況,毛澤東和黨中央對于國內階級斗爭的形勢,作了過于嚴重的估計。6月8日,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開始在全國開展大規(guī)模的反右派運動。稍后,反右斗爭逐步在工人、農民、工商界、中小學教職員中普遍展開,擴大成為一個大規(guī)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性的政治運動。
反右斗爭的擴大化對教育系統(tǒng)特別是高教系統(tǒng)影響很大。據高教部1957年8月對全國205所高校右派分子人數的統(tǒng)計,被劃定為右派分子的師生17769人,占這205所高校教師、行政干部和學生總人數的3.60%。其中教師右派分子3911人,占教師總人數的6.56%。在這3911名右派分子中,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分別為789人、375人、1216人、1531人,教授、副教授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這205所高校中,右派分子占學校總人數比例最高的達10.97%,而教師中右派的比例,有的學校更高達18.48%。
反右斗爭的擴大化,使得一大批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黨內干部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特別是文化教育事業(yè),對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對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本人及其家屬,都帶來不幸的后果。“右派分子”中不少人是有真才實學的教授、學者、專家、技術人員和有才干有經驗的干部,他們因此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這不但是他們個人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上一篇:卡文迪許實驗上的一個疏忽
下一篇:發(fā)達國家面臨科技人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