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鳳翔縣·飲鳳池》陜西名勝簡介
在鳳翔縣城東南隅。飲鳳池,傳為周文王時,有祥瑞之鳥鳳凰在此飲水,故名飲鳳池。今人俗稱之為“東湖”。
飲鳳池,秦代屬橐泉宮,為秦孝公所改建。隋文帝楊堅開皇六年(586年)建岐陽宮。北宋仁宗趙禎嘉祐五年(1060年),大文學家蘇軾出任鳳翔簽書判官,第二年在此治宅第,建堂所,修喜雨亭、凌虛臺,浚飲鳳池,廣植花木,作為休息之所。據蘇軾《喜雨亭記》云:“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從嘉祐六年(1061年)起,改名東湖,成為名園。
據《一統志》所記,飲鳳池,即宋蘇軾詩鳳翔八觀之一也,岐州水苦鹽濁,獨此水味甘美,多芰荷修竹,為郡中游覽之勝。
東湖,分內外二湖,猶如鳳凰展翅之狀,內湖為宋蘇軾所疏,外湖為清光緒時所鑿,內外二湖,占地200余畝。湖內亭臺榭閣,星羅棋布,橋曲勾欄,交錯縱橫,堤柳垂絲,青竹萬竿,湖光山色,林木交輝,為關中著名的湖山園林,為陜西唯一保存下來的宋代的園林遺跡,是全國負有盛名的風景區和游覽勝地。
目前東湖的建筑物,大部是明、清時代修建和完善起來的。1955年,政府撥款對東湖進行過一次大的整修,對湖北岸的蘇公祠、喜雨亭、凌虛臺,湖岸的一覽亭、來雨軒、洗硯亭、望蘇亭、不系舟、石碑坊以及湖內的會景堂、鴛鴦亭、春風亭、宛在亭、君子亭、小橋亭、斷橋等皆予以修葺。經過修葺,其形式有鉆尖頂、歇山頂、怨山、廡殿、卷棚、抱廈、四柱、三樓、單檐,各具一格,玲瓏別致,堪稱北方園林薈萃之所。湖旁的蘇公祠、三公祠現陳列關于東湖的詩、文、畫、像、石刻多種,尤以蘇東坡的繪畫及詩文刻石,最為吸引游人,凡來此游覽觀賞的國內外游人,無不贊賞東坡及其東湖之優美。
飲鳳池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商洛·韓文公祠》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安康·石泉縣·饒風關》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