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川西之旅·瀘山·“蓬萊遺勝”
瀘山北靠古城西昌,南依巍峨的螺髻山,東臨邛海,西瀕安寧河,因山形狀若昂首向天的青蛙,故又名蛙嶲山。從山麓至山頂紗帽峰,路程約4公里,林幽景秀,被譽為“蓬萊遺勝”的10余座古剎分布其間,“創建于漢唐,培修于明清,中歷宋元……越千余載矣”。
隱溪寺是瀘山最古的寺廟,其地現建有著名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其他還有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師殿、青羊宮、觀音閣等。
光福寺,又名大寺,始建于唐,規模為瀘山寺廟之最。明憲宗御書“光福寺”匾額。“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猶未關;誰將太空擊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這首出自明代狀元楊升庵之手的詩贊頌了在光福寺前觀看到的彝族火把節盛景。當時,楊升庵謫戍云南路過此地。
蒙段祠在光福寺右側,明朝萬歷年間刻版的《瀘山光福寺碑注》云,唐宋時期蒙氏、段氏割據此州,后人立祀塑像。而彝族民間傳說卻大不相同:七世紀時,南詔王皮羅閣兼并了其他五詔。他想娶五詔之一的越折詔王后蒙段氏為妃。美麗貞節的蒙段氏堅決不從,隱逸瀘山出家。她每天遣神驢去越西運糧,以供僧侶食用。有一天,神驢因運回秕谷受其斥責,深感委屈,便沿祠前漢柏而升天。蒙段氏懷念神驢的忠誠,仰天長嘆,倚柏坐化。后人就地塑了蒙段氏望天像,稱為“望天娘娘”。彝族稱蒙段氏為“斯惹阿甘”,意為英雄的神女。因此,建于南詔時期的蒙段祠一直被視為彝族的祖廟。藏于祠內的百余通地震碑刻,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三教庵是釋、道、儒三教并立的寺廟,方圓百里的山民都來此進香。寺內墻壁上的“松、風、水、月”四個大字準確地概括了西昌的奇景:瀘山的松、安寧河畔的風、邛海的水、西昌的月。寺中的一幅對聯更道出其妙處:“松濤聲海濤聲聲聲相應;天中月水中月月月齊明。”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拉薩之旅·甲瑪·“百溝之母”出藏王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西湖·“西施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