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李苦禪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號勵公。山東高唐人。當代國畫藝術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曾應徐悲鴻之邀任北平國立藝專國畫教授。建國后,一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與潘天壽并列,成為當代兩位大寫意花鳥畫家,有“南潘北李”之稱。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享有盛譽。出版有《李苦禪畫集》等。
“窮藏”成“富翁”
李苦禪認為:“天下收藏文物古董有兩種藏法:一是富藏,一是窮藏。富藏好說,有的是錢,聽什么稀罕、瞧什么貴買什么,一般賣假古董的多半是騙這種藏主,騙多了倒把人家騙成了內行,人家花大錢練成了鑒賞家;窮藏就是不憑市價貴賤,不盲目人云亦云,全憑自己的學識和鑒賞能力去找藏品,這種藏法不必多花錢也能收來好東西。”李苦禪玩的是后一種收藏。他的“窮藏”是一種有一定鑒賞水平,有敏銳的眼光,有豐富文物學識,可以不花冤枉錢買到有一定檔次的藏品。
他收藏有兩錠墨。一錠是民國元年紀念墨,此墨上端鑄有五色共和旗和辛亥革命軍旗,兩旗交叉,下部為一首四言詩:“胡越一家,開我民國。文德武功,造此幸福。”這首詩不但表達了辛亥革命成功的喜悅,如果將四句詩的每行頭一個字橫念恰是“胡開文造”。墨的背面圖案也很精彩,司令臺上豎起插入云端的旗桿,一面革命軍旗迎風飄揚,臺下還站著一排排整裝待發的威武士兵。墨的兩側分別有“中華民國元年”和“徽州休城胡開文按易水法制”的字樣。據說李老購買此墨僅花了區區10元錢。
雙旗紀念墨
李老收藏的另一錠墨,花費也不多。這是一錠銅柱紀念墨,墨上有凹鑄小篆四行:“光緒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既竣事,立此銅柱,銘曰:‘疆域有志國有難,此柱可立不可移。’”此墨記載了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光緒十二年(1886年),吳大
赴黑龍江與沙俄談判,力爭阻止沙俄侵占國土。談判簽字后,鑄巨型銅柱埋于界碑處,以防止沙俄偷移界碑蠶食我國領土。事后,吳延請制墨名家按界碑銅柱的樣子制作“銅柱紀念墨”流傳后世。沒過幾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沙俄侵略者趁機劫掠銅柱作為戰利品在俄國展出。由于邊界銅柱被掠,李老收藏的那錠銅柱墨尤其珍貴。
李老不但集墨,還收藏錢幣。他收藏的錢幣中有一張咸豐五年“足色銀壹兩”的“戶部官票”。為什么要收藏此票呢?因為咸豐五年為鴉片戰爭(公元1840年)國恥15周年紀念。李老說:“我收藏此票,就是讓我們不要忘記別國入侵我國,奸淫燒殺,而我們卻要向侵略者賠款,一賠就是幾萬萬兩白銀。這真是弱國無外交呀!”
李老玩的雖然是“窮藏”,可他不但在精神上是富翁,藏品上也夠得上“富翁”了。
自己愛而不奪別人所愛
李苦禪雖奉行“窮藏”之道,但其藏品檔次并不低,數量也不少。舉凡書畫、碑帖、典籍等,均在先生收藏之列,其他如戲劇臉譜等,也收藏甚豐。“文革”中,他的藏品因受到查抄,所余寥寥。他多么希望自己的藏品再次豐厚起來啊!機會來了,“文革”以后,在落實政策中,有關方面準備退還他的藏品。他的兒子李燕前往認領抄家物品。物品運至家中,李苦禪在領回的書畫中發現20件未裝裱的黃賓虹畫作,其中有幾件署有李可染的上款。李苦禪當即讓李燕將這些畫作送交李可染先生。而畫壇前輩葉淺予、陸鴻年先生在認領抄家書畫時,也曾把錯領的李苦禪先生的書畫藏品送還給他。自己喜愛而不奪別人之所愛。老前輩的道德和為人,確實令人欽佩。
綠雨 李苦禪
好大王碑舊拓封面題記
扇面 黃賓虹
上一篇:翰墨趣談·李斯
下一篇:翰墨趣談·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