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越走越窄
后現代派是泛指在“二戰”后繼現代派之后出現的“現代派”。美國后現代派小說包括多種流派,有過不同名稱,如超小說、超級小說、超現實主義小說、抽象小說、荒誕派小說、新型傳奇小說、黑色幽默小說等。但這些流派雖然名稱新奇響亮,影響力卻不大,往往如曇花一現,能令大批讀者接受的作品也很少。原因何在?我們不妨看一看“后現代派中較有特色的代表作家托馬斯·品欽和唐納德·巴士爾姆的創作。
托馬斯·品欽的創作思想是“熱寂說”,這一理論是美國歷史學家和小說家亨利·亞當斯在19世紀末提出的,其中心是:任何東西都會把能量消耗到其他物質上,最后能量消耗到零度趨向死亡,不再成為物質而成了反物質。應用于文學便是說人類社會和宇宙在日趨混亂、衰竭以至于死亡。托馬斯·品欽的長篇《V》便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死亡景色,從現代世界的垃圾堆到月球上真正的不毛之地都得到了詳盡的描寫。另一長篇《萬有引力虹》的第一卷《超越零度》更是荒誕不經,小說描寫德的V—2號導彈襲擊倫敦,英美軍事情報部門發現美國搞心理戰的情報軍官斯洛士羅普發生性行為的地方往往是導彈的落點,于是圍繞這一點展開了研究。這部長達80多頁的作品內容駁雜,包括現代物理學、導彈工程學、高等教學、偵探技術、性心理學、變態性愛等內容。揭示的主題是:科技和性欲總是結合在一起并向死亡發展。有人冒然稱贊這本書“概括了時代的內在活動,曲折地反映了當代社會現實。”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一部預告世界末日的哼哼卿卿的啟示錄式的小說,內容雜亂難懂,甚至無法讀下去。”
唐納德·巴士爾姆以短篇見長,但他的作品大多盲目追求形式、改革文體,令讀者茫然不知所言。如短篇小說《句子》便寫了一個長達10頁的句子,沒有故事情節,晦澀難懂。他的小說往往由許多不連貫的句子拼貼而成,被稱為“語言拼貼畫”,他自己也宣稱“拼貼原則是20世紀所有藝術手段的中心原則。”試想,這樣拼湊起來的五花八門的作品怎么讓人有興趣讀下去?
由以上所提到的兩位作家的創作,后現代派的特點可見一斑。它是從主觀唯心主義、非理性主義、虛無絕望的人生哲學出發,把文藝看作個人主觀精神的表現,他們不主張文藝客觀地反映世界,而是認為作家應該用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在自己的作品里另外創造一個世界,或是用異想天開的荒誕筆法對現實進行歪曲,認為人生、人的思想、感情毫無價值,毫無意義,既無法探索也不值得探索,引導讀者走向虛無主義。這種頹唐的思想加上表現形式和技巧上的曲折晦澀都導致后現代派小說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這些作品至多只能在高等學府中用來作評論家的評論材料,與廣大的讀者群卻隔得很遠很遠,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同時,又何嘗不是一個教訓呢?
上一篇:路翎小說創作的得失
下一篇:輪船發明者菲奇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