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鎮起義與民族團結問題
北魏初年為防御柔然、高本,在長城以北設立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等六個軍鎮,鎮將都由貴族擔任。魏文帝遷都洛陽后,由于鎮將在軍隊內殘酷奴役和剝削鎮兵,軍官霸占肥沃土地,克扣士兵糧餉。加以連年旱災嚴重,人民死亡相繼,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懷荒鎮(今河北張北縣)軍民殺死鎮將于景起義。轉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北)士兵在匈奴人破六韓撥陵領導下起義,諸鎮各族軍民紛紛響應,起義軍很快發展至30余萬人,北魏軍隊多次鎮壓,均被起義軍打敗,起義軍攻占了廣大的六鎮地區。面對強大的起義軍,北魏朝廷采取了兩條策略,一條是誘降起義軍內部的敕勒族人,另一條是勾結柔然統治者阿那壤,共同鎮壓起義軍。遺憾的是敕勒族人經不住北魏朝廷的誘降,脫離了起義軍,使得破六韓撥陵勢單力薄。正光六年(525年)阿那攘率眾10萬進攻起義軍,破六韓撥陵被迫南移。北魏軍乘機夾擊,破六韓撥陵戰死,起義失敗。
六鎮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軍隊起義,也是北方民族的聯合起義,因是民族聯合,就有一個民族團結問題,起義軍對這個問題處理得不好,致使起義失敗。
上一篇:六神丸不可亂用
下一篇:蘭亭繭紙入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