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儀》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是儀》人物故事小傳
是儀,本姓氏,字子羽,北海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最初是縣吏,后避亂于東吳。孫權任其為騎都尉,跟隨呂蒙襲擊關羽。平定荊州后,任裨將軍,封都亭侯。黃武年間,大破魏將曹休,遷偏將軍,入朝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又奉命教諸公子書學。后輔導太子。蜀相諸葛亮卒,是儀出使蜀國,修固吳蜀聯盟。后拜尚書仆射。是儀清廉忠直,為官數十年,未曾有過失。終年81歲。
〔正史〕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本姓氏,初為縣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儀,言“氏”字“民”無上,可改為“是”,乃遂改焉。后依劉繇,避亂江東,繇軍敗,儀徙會稽。
孫權承攝大業,優文征儀,到見親任,專典機密,拜騎都尉。
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儀陳謝,權令曰:“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舍邪?”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復授兵,儀自以非材,因辭不受。黃武中,遣儀之皖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入闕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又令教諸公子書學。
大駕東遷,太子登留鎮武昌,使儀輔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詢,然后施行。進封都鄉侯。后從太子還建業,復拜侍中,中執法,平諸官事、領辭訟如舊。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系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聞之,儀獨云無聞。于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厲,群臣為之屏息。儀對回:“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據實答問,辭不傾移,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諸葛亮卒,權垂心西州,遣儀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稱意,后拜尚書仆射。
南、魯二宮初立,儀以本職領魯王傅。儀嫌二宮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竊以魯王天挺懿德①,兼資文武,當今之宜,宜鎮四方,為國藩輔。宣揚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海內所瞻望。但臣言辭鄙野,不能究盡其意,愚以二宮宜有降殺,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書三四上。為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
不治產業,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出望見,問起大室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權曰:“儀儉,必非也”。問果他家。其見知信如此。
服不精細,食不重膳,拯贍貧因,家無儲畜。權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飯,親嘗之,對之嘆息,即增俸賜,益田宅,儀累辭讓,以恩為戚。
時時有所進達,未嘗言人之短;權常責儀以不言事,無所是非,儀對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職,懼于不稱,實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聽。”
事國數十年,未嘗有過,呂壹歷白將相大臣,或一人以罪聞者數四,獨無以白儀,權嘆曰:“使人盡如是儀,當安用科法為”。
及寢疾②,遺令素棺,斂以時服,務從省約。年八十一卒。
《三國志》卷六二
〔注 釋〕
①天挺懿德:天生具備高貴的品德。②寢疾:患病。
〔相關史料〕
典校郎呂乙誣劾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系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畏乙,并言聞之,儀獨言無聞。于是窮詰累日①,權意愈厲,眾皆為之屏息②,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喜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據實答問,辭不傾移,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宋·蕭常《續后漢書》卷二七
〔注 釋〕
①窮詰累日:追問多日。②屏息:不敢說話。
上一篇:《明穆宗貴妃李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明穆宗貴妃李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