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勉縣·武侯廟》陜西名勝簡介
在今勉縣武侯中學所在地。武侯廟是祭祀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廟。
自從蜀后主劉禪建興十二年(234年)秋八月諸葛亮死后,各地請求為其立廟,朝廷議以禮秩不許,而老百姓在各季時節中,常常私祭于道陌上。劉禪炎興元年(263),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人上書,請近其墓(勉縣定軍山)立一廟于沔陽(今勉縣),以時賜祭,其故臣官吏,愿奉祠者,皆至其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后主劉禪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春季詔立故丞相廟于沔陽,這是全國諸葛亮祠廟最早的一座。據《蜀志》記載:“蜀后主劉禪景耀六年(這年八月改為炎興元年)詔為亮立廟于沔陽。”
據《通志》記載,唐德宗李適貞元十一年(795年),左仆射嚴武增修。南宋度宗趙禥咸淳五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十一年(1485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八年(1513年)、清仁宗颙琰嘉慶八年(1803年),皆進行過修葺。今存廟多為明、清建筑,存有獻殿、乾門、寢宮、鐘樓等,共有7院54間房屋,占地30畝,坐南向北,背臨漢江,面對川陜公路,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20米,呈長方形,周有圍墻,前有牌坊,牌坊高10米,中寬6米,東西兩次坊各寬3米,4柱落地,8角翹起,灰瓦頂蓋,坊上正面大書“漢丞相諸葛武侯祠”,背面大書“天下第一流”金色大字。大殿內有諸葛亮坐像1尊,泥塑金飾,綸巾、羽扇、道袍、皂靴、神態安詳。側塑關興和張苞侍立像2尊。
武侯廟中有大量的聯匾,中有:大漢一人、高山流水、醇儒氣象、優仰清高、大器無方、天下奇才、山高水長、其猶龍乎、伯仲夷呂、忠貫云霄(此匾為嘉慶御筆);“羽扇綸巾天下士;文經武緯后人師”(清兵部尚書、陜甘總督楊遇春題);“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風流于遺跡,萬古清高”(馮玉祥題);“扶漢室堅唯謹慎乃能擔當事業;伏龍譽早必深潛而后騰踔云霄”等等。
武侯廟中有大量的文物,中有石琴一張,長115厘米,頭寬24厘米,尾寬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其“章武元年”為劉備稱帝的第一年(221年),無弦,叩之其音清越,甚為悅耳,傳為武侯手揮之器;鼓樓東院有旱蓮一株,高10米許,直徑40厘米許,為稀有植物,仲春開花,色香絕佳;廟內有銀桂、丹桂6株,“丹桂清風”為勉縣八景之一;廟內還有古柏18株,胸圍逾米,常年青翠,枝繁葉茂,給祠廟增色綴景。
武侯廟共有碑石56通,其中大殿院東廡,豎有唐碑《蜀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1通,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又有唐舒王謀重修祠碑,沈向撰文,元錫正書,貞元十一年二月立。
金張奭《武侯廟詩》云:《武侯廟》古詩句出處:
長蛇成八陣,渭水鼓雷波。地據三分少,公才十倍多。
慨吟梁甫韻,常歡大風歌。日月光同照,青編永不磨。
武侯祠廟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單位。
上一篇:《漢中·勉縣·武侯墓》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寶雞·岐山縣·武侯祠》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