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敵攻堅城·身亡空遺恨
后金占領廣寧后,便準備采取步步緊逼策略,將山海關外盡奪歸已有。這時,明廷以禮部右侍郎孫承宗代替不稱職的遼東經略王在晉,出鎮山海關。他采取定軍制、煉火器、治軍儲,繕甲仗,筑炮臺等一系列措施加強武備,同時,力排眾議,主張在山海關外的寧遠(今遼寧興城)一帶設防,他指出:我遠而敵近,我近而敵遠。我不進逼敵,敵將進而逼我,寧遠之地斷不可棄。僉事袁崇煥堅決支持他的主張,在袒大壽先未認真修筑的寧遠城的基礎上,修建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廣三丈的堅固城墻。同時,又在錦州、松山(今遼寧錦西南)杏山(錦西南)及錦西附近大、小凌河沿岸構筑砦堡,作為寧遠的外圍據點。這時,宦官魏忠賢等誣陷孫承宗軍有異心,明熹宗將孫免職,而以庸憒無能的高第為遼東經略。高第輕信敵方間諜造的搖言,以為關外明軍不足10萬,卻領10余萬人的糧餉,有克扣之事。遂下令下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地守軍盡撤至關內清點人數,結果清點人數,10萬有余,他只好將按5萬人向朝廷報請的糧餉發給軍隊,造成軍心浮動。撤軍中,只有袁崇煥以其身兼寧前道道尹的名義,提出自己不受遼東經略轄制,堅守寧遠,拒不執行撤退命令。
明天啟6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聞知高第撤軍,親率10余萬大軍向山海關方向進攻,欲意一舉攻占遼西諸地。次日,大軍進抵寧遠城下。當時,寧遠袁崇煥守軍不足兩萬人,袁崇煥召集眾將刺血為書,以激勵士氣,果然士氣大振,人人發誓與寧遠共存亡。隨即將城外居民住房盡行燒掉。移民進城,實行堅壁清野策略。袁崇煥的這些準備,并未引起一直在打勝仗而且在軍事力量上這次又占絕對優勢的努爾哈赤的重視,次日、努爾哈赤親自指揮大軍攻城,后金將士各個奮勇爭先,攀城墻,挖地道,明軍以弓箭、石塊還擊均難擊退。袁崇煥下令以西洋巨炮轟擊。重創后金軍,努爾哈赤也身受重傷,攻城二日后不得不解圍退去。努爾哈赤在撤軍途中因傷重而死,明軍取得了與后金交戰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
努爾哈赤心有輕敵之念,對寧遠城防之堅固和火力之猛烈缺乏認識,以貫于運動戰的后金兵進攻堅城,打攻堅戰,雖然在人數上居優勢,在地勢上卻極不利,遭到了重炮轟擊下的慘敗,空留一統天下的遺恨。
上一篇:輕敵招致受挫
下一篇:輕易開戰貝爾格萊德失陷